培养孩子心理素质

培养孩子心理素质

人的心理素质包括智能和情意两个方面。现代学校强调良好的智能必须与良好的情感相结合,才能有良好的人格。智能和情感原是不可分的,但在学校教育的具体实施中往往有所侧重。一般认为“教学”侧重智能,“活动”侧重情感。心理辅导就是侧重于学生的情感和性格的培养。因此,心理辅导成为现代学校的一种标志。

现代学校的启动需要两个轮子:一个是教学,一个是辅导,两者缺一不可。

我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可概括成三种模式:

1、心理咨询模式。这是把心理咨询乃至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直接搬到学校里来实施。学校或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开通热线电话、信箱。咨询一般都是个别进行,解决问题比较深入,但其效果往往和咨询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有关。

2、心理教育模式。每周安排必修课或选修课,由教师到班级宣讲。有些地区还专门编写了讲稿、课本,便于按班级传授,也称为心理卫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3、心理辅导模式。就是在熟练掌握心理咨询理论和熟悉中小学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把心理咨询理论具体运用到实际中去。一般是采用以学生参与的小型活动为中心,而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形式。学校心理辅导遵循五大原则:在辅导目标上,是发展与防治相结合;在辅导对象上,是全体与个别相结合;在辅导关系上,是尊重与理解相结合;在辅导功能上是帮助与互助相结合;在辅导方法上,是渲泄与疏导相结合。中小学实施心理辅导应以了解学生为前提,以创设良好氛围为基础,以班级为管理单位,以小组为基本活动形式,以帮助、互助、自助为基本原则,以每个学生参与并获得发展为目标。

学校具体实施心理辅导,首先培训教师,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心理素质。每个教师都应该成为心理辅导员,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去。特别是班主任必须善于把班级管理和心理辅导、团队工作密切结合,在深入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建立班级学生心理辅导档案,然后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组织辅导小组。这样的小组既可开展少先队或班级教育活动,也可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还可开展合作学习、休闲活动。小组是儿童社会化的基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