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私习惯怎样纠正

孩子自私习惯怎样纠正

第一,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扮演合适的角色。

自私的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差不多都有以下特征:不关心父母和祖辈,不做或很少做家务劳动,喜欢独占好吃好玩的东西,并且总感到不满足而不断提出各种过高的要求。针对孩子的这些不良行为,家长应明确告诉孩子:家庭中每个人的行为都应符合自己的身份,家长应关心孩子,孩子也应孝敬长辈,每个成员都是相互依存的。家里的事要大家做,好东西理应大家共同享受,不能一人独占。如果孩子不听,家长可尝试让他饿肚子,并明确告诉他:“你没有做你应完成的家务劳动,大人也没替你做饭,因此你就没有饭吃,只能饿肚子了。”也许孩子会认识到家庭中是需要相互关照的,从而逐步改掉自私的毛病。

第二,让孩子在同学中和邻里中结交朋友。

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看,5岁以上的孩子是需要友情、需要伙伴的。但是,现在的孩子普遍没有兄弟姐妹。邻里之间交往也很少,许多孩子终日是一个人学习、一个人玩耍。这样,孩子的心理自然也就很少考虑到他人,孤独的环境形成自我中心是必然的。改良这种情况,除了家长平时应有意识地和孩子一起交谈、娱乐之外,还应鼓励孩子与同学、邻里发展友谊。比如,欢迎孩子的同学星期天到家里来玩耍,也鼓励孩子到同学家里去玩耍;让孩子帮助邻居取报、送信,到邻居家去借还物品等。在这些交往过程中,孩子就会体验到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温情。逐步学会关心他人。

第三,鼓励支持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集体就是班级、小组、少先队、学校以及假期里的活动小组。孩子在这些集体中学习、生活,就应该同这些集体中的其他成员团结互助。共同完成集体活动的任务,从而逐步形成集体主义的意识。但是,自私的孩子在集体中往往与他人格格不入,做事斤斤计较,而有些家长认为参加集体活动没意思,担任班干部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时间,这些都是错误的。殊不知,孩子与他人的合作能力,只有在集体中才有机会培养、锻炼。而21世纪的人才,合作能力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家长应当与学校老师保持经常的联系,了解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支持孩子为集体服务,为他人服务,耐心倾听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后的感受,引导孩子在集体活动中遵守纪律、团结互助、勇挑重担,从而帮助孩子克服狭隘自私、害怕吃亏等错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