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去调试心理冲突

怎样去调试心理冲突

要正确对待中学生的各种需要。即应满足他们的基本物质要求,但不能有求必应。要教育孩子会节制个人的欲望,使孩子懂得家庭不可能满足他们的所有需要,应控制自己的情绪,更不能用错误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同时,家庭与学校应对中学生进行青春期性教育,使其了解必要的性知识,掌握性道德、异性交往的准则,正确对待性生理、性心理需要,消除性的神秘感与罪恶感。还应满足他们正当的心理需要,对其独立的意向,既要尊重,又要注重引导。对其认知成就、自尊和美的需要等,家庭与教师都应给予重视和满足。

要关心中学生心理健康,注意疏导。即家长与教师应理解和关心学生,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帮助其顺应生理变化,适应学习环境,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应经常以平等的姿态同孩子谈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使其感到父母与教师的亲切,愿意讲心里话。当他们倾诉出苦恼、难处和痛苦时,其焦虑和紧张情绪便会得到缓解。然后再加以引导,同他们一起分析冲突的性质、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

减少外界冲突源,优化育人环境。如,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应当一致,不能总是各持己见;如果意见不一,就应做好事前或事后的协商,不能在孩子面前针锋相对。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也应统一协调,不能众口异词。同时,对各种黄色书籍、淫秽录像和其它精神污染,应彻底清除。对于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和分配不公等现象,要教育孩子正确认识和对待,以减少对自身的消极影响。总之,应把家庭、学校和社会力量统一协调起来,共同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而努力。

要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提高对冲突的忍耐力。理想是学生前进的动力,也是克服心理冲突的内在力量。理想越远大忍耐力越强,越能抑制自己的个人需要而服从社会需要。因此,家长和教师对中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增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正确对待个人、集体、国家的关系,正确对待成败得失。

要开展心理卫生、咨询活动,调适中学生心理冲突。即学校应开设心理卫生课或讲座,传授处理心理冲突、保持心理卫生的知识与技巧。如教育学生从长远观点看问题,换个角度看问题,转移注意力,同人谈心,升华自己的需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