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试中学生情绪障碍

调试中学生情绪障碍

一、愤怒及其调适

愤怒情绪是指人们对于一般或很轻的刺激容易产生剧烈而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中学生正处在热情高涨、激情澎湃的青少年时代,有时候激情似乎难以控制,容易愤怒,这便是中学生常见的一种消极激情。有的中学生因一句刺耳的话,一件不顺心的事,同学间遇到一点矛盾和冲突,便怒形于色,或出口伤人,或拔拳相问,行为不能自控。有的打人致伤,有的甚至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来。

这种愤怒不仅危及社会也危及个人,而且会使人的心态失去平衡,产生各种心理疾玻愤怒情绪的出现有的与性格、气质有关,如胆汁质气质者容易产生激怒情绪;有的是躯体疾病的生理反应,如甲状腺机能亢进者等;有的与环境有关,如有的中学生从小缺少良好的教养,因而自制力不强,思想认识比较模糊,往往认为发怒可以威慑他人,发怒可以抵挡责难,发怒可以挽回面子,发怒可以推卸责任等。对愤怒情绪的调适可采用以下几种措施:(1)及时制怒。当学生刚产生怒气时,我们要引导他们用理智强迫自己不要冲动,采取静默方式,令其头脑冷静下来。(2)递向思维。愤怒时,人容易顺着激情的指向性去考虑问题,于是越想越气愤,进而做出失去理智的事情来。对此,我们应规劝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把他们的思维从愤怒的指向拉回来,从相反的方向考虑考虑,想想恨得是否合理,自己的言行是否能解决问题。(3)转移环境。规劝学生离开引起愤怒的人和事,换个环境,待心情平静后再去冷静地处理问题。(4)正当消泄。以适当的途径使压抑在心中的怒气发泄出来,从而避免怒气的进一步发作。(5)学会宽容。只有宽以待人,才能赢得友谊。

二、抑郁及其调适

抑郁是一种过度忧愁和伤感的情绪体验,一般表现为情绪低落,心境悲观,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思维迟缓,反应迟钝等。在认识上表现出自负性的自我评价;在动机上表现出对各种事物缺乏兴趣,依赖性增强;在躯体上还可表现出明显的不适感,食欲下降,失眠等。长期的抑郁会使人的心身受到严重损害,使人无法有效地学习、工作和生活。抑郁情绪是中学生群体中一种比较普遍的不良情绪表现。在多数情况下,中学生的抑郁情绪都可找到较为明显的影响因素。如,性格内向孤僻、多疑多虑、不爱交际、生活中遭遇到意外挫折、长期努力得不到报偿等都可能使他们陷入抑郁状态。如何把学生从抑郁中解脱出来呢?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没有充分的认识,不能进行正确的评价,就不可能看到自己的长处,就难以建立自尊心,树立自信心。其次,要引导学生积极从事各种文体活动。提高他们的活动水平,转移他们对抑郁情绪的体验,从而减轻抑郁症状。另外,对抑郁情绪较为严重的学生,特别是那些觉得自己无力改变目前情绪状态的同学,应帮助他们寻求心理咨询者的帮助,以便在心理咨询者的指导和建议下对各种抑郁情绪表现进行系统的改变。

三、焦虑及其调适

焦虑是个体主观上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模糊的威胁出现时的一种不安情绪。焦虑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反应,通常由忧虑、紧张、失望、不安、恐惧、焦急、羞愧等感受交织在一起。在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会有焦虑的体验。例如,学生考试前、教师第一次登台讲课都伴有焦虑的体验,但这不是病态,一般能自行控制。有的人因一些小事而出现惶恐不安,忧心如焚,四肢发凉,彻夜难眠,饮食乏味等现象,这就属于病态了,心理学上称之为焦虑症。焦虑症能使人失去一切情趣和希望,甚至导致心理疾病,在心理上摧垮一个人。焦虑和焦虑症是中学生中常见的异常情绪和心理障碍。首先,在生活上,多数中学生开始住校,生活靠自己料理,置身于一个新的、不得不依靠自己独立安排生活的环境中,常常因不知该如何做而产生焦虑情绪;其次,上中学后,课程增加,学习时间延长,有的由于学习方法不得要领,成绩逐渐下降,因此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前途感到忧虑不安,担心自己无法继续完成学业,陷入一种焦虑状态中。在学习上表现得较为突出和普遍的是考试焦虑,担心考试失败或渴望获得更好的分数而产生一种忧虑、紧张的心理状态;另外,在生理上,有不少中学生因对身体健康状况过分关注而产生焦虑。中学生随着生理的成熟,有的女生为月经感到焦虑,有的男生对遗精产生焦虑。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手淫行为产生焦虑,担心其伤害身体,认为它不仅有损健康,而且也是“不正常”或“不道德”的行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