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的观续法

教育心理学的观续法

科学研究是人们运用其智力与体力有意识地发现对象的规律性,创造文化科学技术成果的劳动。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人们怎样确定科研课题,设计科研程序,控制科研情境,往往成为关系科研成败的关键。

科研实践表明,在具体实施科学研究时,决不能孤立地使用某种研究方法,而往往是在方法体系中综合地运用各种方法。教育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总结法、测验法等。

观察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科学研究中的观察法是在自然而然的生活情境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表现,从而对它进行了解的。宋朝范成大的《田家》诗描绘道:“昼出耕田夜积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里,作者就是运用观察法记述了我国古代农村幼童模仿成人劳动的行动模式。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教授所著《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两书,就是他通过对自己孩子及其他幼儿的长期观察,总结出的教育幼儿的一百零一条原则。此书于1925年出版,在当时被称为“中国出版教育专书中最有价值之若作”,“天下父母共读之书”。

观察法是运用最普遍、最简单易行的研究方法。有效的科学观察应当满足下列五个基本条件:

1.保持情境自然。观察者对情境不施加任何控制,任其自然,这是观察法的基本特征。这样,所收集到的心理事实,才较为真实可信。

2.明确观察目的和观察对象。明确观察目的,可以使观察者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有意识地筛选出有用信息,以减少观察的盲目性。观察目的还是选择观察对象、制定观察计划、编写观察报告的依据。

3.事先拟定观察计划和观察程序。根据观察目的精心设计观察课题、观察日程、观察程序,使观察活动有计划的进行。

4.傲好有关知识材料的理论准备。观察的目的不只是积累有关心理现象的事实,并且还要查明心理事实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它要求观察者先有充分的知识、经验准备,以便顺利地捕捉各种现象的事实,解释它的原因和结果。观察者的知识经验愈丰富,就愈有利于观察。

5.时的系统记录整理与分析,并写出观察日记或观察报告,这是取得研究成果的重要步骤。它要求观察者有较高的组织材料的能力和解释材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