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给孩子犯错的权利

要给孩子犯错的权利

没有错误? 每一个年龄段,孩子们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相似的问题。

如果孩子从来不犯错误,我们倒要担心,孩子是否真的知道这个世界的深浅。 每个孩子都会面对成长的烦恼,每一个年龄段,孩子们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相似的问题:

1岁:吵夜,缠人; 2岁:不好好吃饭,说话发音不清; 3岁:乱拉屎尿,乱涂乱画; 4岁:捣蛋,违逆,恶作剧; 5岁:撒谎,欺负小孩子、小动物;

6岁:闯祸,偷拿别人的东西,砸烂玻璃; 7岁:多动,贪玩,不爱学习; 8岁:……与年龄相当的错误:适时的“预防针”

发展心理学认为,孩子小的时候,像一盘录像带,需要预演与体验所有情绪(快乐、痛苦、悲伤、骄傲、自满、受挫、爱恨等)与行为,留下适当的印痕,在今后成长的道路上,这些印痕都是可利用的资源。孩子可以通过“心理反刍”,找到较为合适的应对方法。这个过程很像*免疫系统的形成:1~3岁是一个最佳的时期,过了这个时期,要形成有效的免疫,肌体就要付出应激与发炎的代价。孩子小时候犯一些错误,通过错误来确知与外界或他人的关系,也可以获得对错误的部分免疫。

人类的孩子与哺乳动物小时候一样,要在游戏中预演攻击与防御,残忍与仁慈,捕获与逃避……才能获得生存的能力。一直遭受贴身看护,就得不到行为与情绪实践的时机。小时候未曾体验的东西,长大后就欠了债,内心总有些不安宁、不踏实,有时会以冲动般的行为或异样的举动来补偿那些未竟的“事”。

孩子在2~5岁时,许多负性情绪,如愤怒、对抗、残忍、嫉妒、仇恨,都要有适当的释放和表达,在这个过程中,或者学会处理这些情绪的经验,学会节制。就像打预防针一样,孩子犯错也需要合适的年龄。5岁孩子当街撒尿,别人只会一笑;12岁还当街撒尿就会被视为品行不端。同样,一个小孩子伤害小动物,遭受过父母的“训斥”,长大了就不会跑到动物园去跟狗熊过不去(这可能是幼稚行为的延迟出现)。在孩子小的时候,该犯的错误没有机会犯,到了不该犯错的时候,却用幼稚的行为去“补课”,那真是有些得不偿失。

小错误:孩子成长的资源

“小错不断,大错不犯”,是常常挂在小学老师嘴边的一句话,用于表达老师恨铁不成钢的无奈心情。可是,我们后来又吃惊地发现,小错误不犯的人,常常犯大错误。究其原因,是没有犯错的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说,犯错是孩子的权利,也是孩子成长的资源!

对于一不留神就犯错误,然后又总是逃避的孩子,父母最好不要代其受过,而要让他自己承受行为的责任,去面对谴责、赔偿损失、向别人道歉。这样的好处一是使孩子摆脱自我中心,知道外部世界并不总能为所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