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用实际来表扬孩子

要用实际来表扬孩子

自尊自信一直被认为对儿童的情感与社交能力发展至关重要,而近年研究进一步指出,自尊自信对智力的发育也有重要意义。自尊自信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形成的一个“信念系统”,这些因素有:

孩子的固有个性——随和、友善的孩子比固执、羞涩的孩子更容易产生自尊自信。

父母愿意和孩子讨论家规家教,能提升孩子的自尊自信,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意见声音会得到尊重。

父母对孩子态度温和,始终付出关爱,有助于孩子建立自尊自信,例如一个拥抱能传递“你对我来说很重要”的信息。

自尊自信还来自于孩子与同龄伙伴的比较,以及被伙伴认同或者拒绝的经历。

升读初中容易自卑

心理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孩子的自尊自信在学前期最高,而在开始上初中时最低。在美国,9~12岁的少年儿童最容易缺乏自尊自信。一项对底特律地区中低收入家庭儿童的研究显示,该年龄段有25%的孩子出现自卑,其中自卑的女孩比男孩多5%~10%,自卑表现在学业竞争、社交认同等方面。

为什么这个年龄段如此难过?首先,这些孩子正经历着由内分泌激素主导下的身体发育和意识转变,令他们感到自己不再是以前的自己;其次,从小学升入中学意味着从一个熟悉安全的环境进入到一个陌生的新环境,而且他们在学校里还是年级最低的弱势群体;再者,很多孩子远离父母寄宿在学校,无法再向爸爸妈妈倾诉想法和感受,也没有了过去习惯的拥抱和亲吻。

功亏一篑不宜奖励

美国一项全国性调查发现,85%的父母认为告诉孩子“你有多么的聪明”很重要。但专家们认为,这只会适得其反——7岁的孩子就能听出虚假的奉迎,例如孩子击出一记棒球之后听到大人说“打得多好啊”,马上就能察觉这种表扬是真是假。

对孩子的表扬应该与对成人的表扬一样,遵循以下原则:

针对具体成绩进行表扬,实事求是。

不能连续表扬,而要有所间断。

孩子会对虚假的表扬上瘾。习惯奉迎以后,他们大脑中的奖励系统会预期表扬的出现,一听到表扬就开始分泌多巴胺,但听不到表扬就要出问题了。他们为了得到表扬,学习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变成只在乎取得好成绩,于是更容易在考试中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