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将高考变轻松

帮你将高考变轻松

克服焦虑

临近高考,心情紧张是考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时候不紧张才麻烦。曾经有一个学生一点都不紧张,在考场上拿到卷子,不一会儿就交上去了,卷子上写着:‘小子本无才,老子逼着来,卷子交上去,鸭蛋滚下来。’其实随着紧张度的提高,考生的学习成绩也会提高。但紧张过度又物极必反,有的同学出现心慌气短、头晕失眠、情绪不稳等症状。过度紧张使人不能集中精力,记忆力受到干扰,考场上丢三落四,大脑不灵活,思考能力下降。”

过度紧张源于缺乏自信。要提高自信首先应看到自己的优势和外部有利条件。高校扩招使考生上大学的可能性更大了;另外多说积极的话,用积极暗示克服消极暗示。如果老是想考不好怎么办?碰到难题怎么办?失眠怎么办……越想越烦,越烦越学不下去、睡不着,这样就真的学不好、考不好了,这在心理学中称为预言的实现。反之,积极的预言也会实现,如可以说“我最近不错,学习效率比较高”,这样心里踏实了,效率也会更高。

如果已经出现心慌等情况,一个是做深呼吸;另一个是把全身肌肉绷紧再放松,可以与深呼吸结合起来做。累了或烦了的时候做几遍可使大脑得到休息,提高学习效率。此外,可以想象美好的事物或美好的景色,或者出去散步、打球、听音乐、聊天、做家务也都能起到放松的作用。许多人知道失眠时数数可帮助入睡,可有时数了成千上万还睡不着,于是开始烦躁。郑教授说这是由于数的方法不对,数的时候随着呼吸的节律,不要太快,不是一个数挨一个数地数下去,而是一二三四五、五四三二一这样单调往复地数,数了多少也不知道就不会形成心理压力。

考试焦虑主要来自于三种因素,一是个人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二是来自考试本身、家长和自己的压力,三是对自己考试信心不足。对于第一点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而其他方面可以调整控制。心理上要允许自己有失误,并相信自己的实力。

看到不少考生考期越临近越焦虑,听之任之,“焦虑”便难以作祟。如果过分为“焦虑”担忧,反而心中刻上焦虑的印记,使症状越来越严重。王大夫还向大家介绍了科学用脑的知识。劳逸结合、充足的睡眠是保证大脑高效工作的因素。保持良好的情绪很重要,情绪的变化对大脑有很大的影响,焦虑、苦闷等负面情绪对大脑功能有损害,并使肌体免疫力下降。

家庭配合

考生的营养是家长们关心的话题,一日三餐合理搭配完全可以满足考生的营养,不必再吃保健品。一日三餐对考生获取营养起着重要作用。早餐的量应占三餐中的30%,谷类、鸡蛋或瘦肉、奶或奶制品、水果、蔬菜四种食品最好都吃一点。午餐量应占三餐的40%,吃少量的粮食,鱼、肉、鸡肉、蛋黄、大豆或豆制品对提高记忆力有益。晚饭的量占30%,不必吃得太饱,太饱会让人昏昏欲睡,而且睡眠质量不高。考生多吃海产品、蕃茄、黑木耳、核桃等很有益处。鲁大夫奉劝家长尽量不给孩子喝可乐,可乐中含有咖啡因,会使记忆力下降并影响身体发育。鲁大夫说,最好的饮料是白开水。

对于家庭如何配合孩子学习,家庭仍保持正常生活为好,不主张那种无声的家庭氛围。电视不看,广播不听,说话小声,闭门谢客,只能增加紧张气氛,也不利于孩子适应考场环境。考场中毕竟有二三十名同学一起答卷子、翻卷子,监考老师也不可能步履无声。

有时家长过度的关照反而干扰了孩子的学习,一会儿问孩子想吃什么,一会儿问渴不渴。家长对孩子的支持要适度,考试时要不要送到考场、包不包饭店房间,要看孩子是否愿意,看自己家庭经济情况。据郑教授调查,大多数同学不愿意父母送。有位同学说:“我在考场里考试,心里还在担心父母在大太阳底下会不会中暑。”

考试注意

考生考前一周复习不要太紧张,保证充足的睡眠。考试当天提前15分钟到场,不必到得太早。考生之间别相互问问题、讨论问题,以免遇到不会的题引起心理紧张,影响信心和情绪。

有些考生在熟悉的教室中考得比较顺利,而在正式考试的考场因感到环境陌生会产生压力。王大夫建议考生考前先到考试地点熟悉路线和环境,寻找一些与自己平时熟悉的环境相似的地方,心理上有认同就会抵消考场环境造成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