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育与孩子的心病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他懂什么?如果是处于青春期,可能心理活动会复杂些,但孩子还没上学,每天吃饱穿暖,身体无病无痛,哪里会有什么心理障碍?很多家长都是这样认为的。
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通常情况下,孩子在出生后1个月只有两种反应:一种是获得满足与舒适感后的愉快情绪;另一种是饥饿、寒冷、尿布潮湿等所引起的不愉快情绪。到了孩子3个月的时候,就会有欲求、喜悦、厌恶、愤怒、惊恐、烦闷等6种情绪反应。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心理活动越来越多,由此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由于营养摄入不足或不平衡造成的大脑和心理发育障碍、不良的进食习惯、睡眠习惯和大小便习惯、言语障碍、负性情感(如忌妒、恐惧、分离焦虑)以及某些不良的行为问题(如吮吸手指或衣物、咬指甲、拔毛发等)。1岁以上的孩子心理障碍主要是三大方面的问题: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障碍,情绪性格问题。孩子中有80%属于学习能力障碍,即感觉统合失调。这些将会导致孩子在上学后发生学习困难、交往困难等对学校适应不良的现象,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那么,孩子的这些心理障碍来自于何处呢?如何才能得以纠正?
儿童心理专家研究认为,孩子的心理障碍与孩子的出生经历及早期教育有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胎教的影响 胎教很受家长们的重视,在孩子没出生的时候,就给胎儿听胎教磁带、听儿童甚至古典乐曲,生怕孩子落后于人。然而,当孩子出生后,往往发现,由于在胎儿期听觉刺激不适当,造成了失聪或者其他负面影响。胎儿应该有一个安静的生长环境,不应该受到无端的打扰。
二、没有经过爬行训练的影响 现在2/3的城市儿童缺乏爬行训练,过早地使用学步车。孩子在爬行的时候,会努力抬头,四肢、手眼的协调能力得到训练。没有爬行经历的孩子,长大后手可能会不听指挥,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时过慢。
三、缺少正规教育的影响 进过幼儿园的孩子,活泼、开朗、易合群、守纪律、讲礼貌。而家居幼儿就显得过分害羞、怕见人,在陌生环境中难以适应。所以,在孩子能进入集体生活时,就不要再让他只是沉湎于家庭的小环境。
四、强制学习的影响 有些家长有意识地让孩子背诗词、字典、地图,以这种方式进行教育。专家认为,孩子3岁之前,不应该进行这些机械记忆训练。孩子的大脑容量是有限的,3岁之前,应该着重发展孩子的适应能力、语言能力、想像力等,而不是机械记忆。
五、教育方法的影响 如家长对孩子溺爱迁就、百依百顺,就会使孩子形成骄傲、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另一种是采用打、骂、吓、关等教育。尤其是家长的教养态度矛盾,更是会使孩子发生心理问题。
-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心理疾病有哪些相信在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个人都特别希望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的,但是如果是心理方面出现问题,那么这种情况也是非常危险的,尤
-
字迹看穿一个人的性格字迹很多人都是非常的不一样的,从我们不一样的字迹上可以很好的看出这个人的性格特点来,那么什么样的字迹代表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
打招呼的不同方式透露不同性格和人打招呼自然是非常正常的,我们几乎每天都要跟别人打招呼,但是我们如何打招呼也是非常的重要的,不同的打招呼方式可以透露不
-
心理健康 八个让你心理更健康的方法随着现在时代的慢慢进步,可能很多人都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的,而且平时就是因为生活压力大而导致的,所以现在我们大家就应该了解
-
产后抑郁症的三大危害有很多妈妈在,生完宝宝以后肯定会出现一些产后抑郁症的发生,这个就是因为当时没有很好的一种情绪,所以才导致的,其实产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