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孩子勇敢并不难
勇敢和富有冒险精神的孩子通常更容易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获得成功,但生活中却有不少孩子胆小懦弱,遇到困难畏缩不前。因此,如何让孩子勇敢起来,成了一些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只要遵守几个原则,让孩子变得勇敢就并非难事。
少一些无谓关心
生活镜像
亮亮和小朋友做游戏时不小心摔倒了,他没有立即哭叫,正准备自己站起来。不远处的亮亮妈却满脸惊慌地跑过来,一把将孩子抱在怀里,喊道:“可怜的宝贝啊,摔疼了没有啊?”亮亮突然大哭起来。
现象解析
如今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宝贝”,家长的过度关心和呵护成了培养孩子勇敢品质的一大障碍。这些无谓的关心会让孩子认为“原来这件事这么严重,我肯定会很难过!”或是觉得“原来这件事这么困难,我肯定做不到!”这种错觉让他失去对问题和自我能力的正确把握,即使面对一些自己能够克服的困难,也会因没有自信而丧失勇敢面对的勇气。
视点提示
生活中,家长应适时“冷漠”,给孩子独立面对困难的机会,让他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可以应付所遇情况,从而克服对家长的依赖心理,锻炼独立性和自信心。比如孩子不小心摔倒了,如果情况并不严重,家长就应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等孩子站起来后,再通过及时的夸奖来强化这种行为。这样,当孩子下次再摔倒时,就会勇敢地自己站起来了。
少一些威胁恐吓
生活镜像
玲玲不好好吃饭,妈妈哄了半天还是不起作用。爸爸忍不住发火了:“再闹别扭就把你送给别人!”玲玲吓得乖乖端起碗来。以后,爸爸便常用这一招来对付玲玲。渐渐地,玲玲变得心神不宁,怕见生人,胆子越来越小了。
现象解析
孩子关于“恐惧”的体验是后天形成的,来自家长的威胁和恐吓是形成孩子恐惧体验的主要来源。学龄前孩子对家长的依恋性很强,如果动辄扬言“不要你了”、“送给别人”,孩子容易产生被遗弃的感觉,变成内向胆小的“惊弓之鸟”。有的家长在孩子哭闹时经常用“狼来吃你了”、“妖怪来了”等语言吓唬孩子,也会让孩子的心理感到恐慌。
视点提示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讲究方法,不要依靠威胁和恐吓获得孩子暂时的乖巧,应该善于发现孩子不听话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同时善于理解和赏识孩子,不要用过高的标准来要求他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及时发现他的长处和进步。例如孩子吃饭时总是把饭菜掉到餐桌上,家长首先要明白,孩子的精细动作和自制能力还不完善,出现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然后通过赏识和鼓励,促使孩子改进缺点,比如:“你已经比以前好多了,继续加油,就能成为一个节约粮食的好孩子了!”
-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心理疾病有哪些相信在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个人都特别希望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的,但是如果是心理方面出现问题,那么这种情况也是非常危险的,尤
-
字迹看穿一个人的性格字迹很多人都是非常的不一样的,从我们不一样的字迹上可以很好的看出这个人的性格特点来,那么什么样的字迹代表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
打招呼的不同方式透露不同性格和人打招呼自然是非常正常的,我们几乎每天都要跟别人打招呼,但是我们如何打招呼也是非常的重要的,不同的打招呼方式可以透露不
-
心理健康 八个让你心理更健康的方法随着现在时代的慢慢进步,可能很多人都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的,而且平时就是因为生活压力大而导致的,所以现在我们大家就应该了解
-
产后抑郁症的三大危害有很多妈妈在,生完宝宝以后肯定会出现一些产后抑郁症的发生,这个就是因为当时没有很好的一种情绪,所以才导致的,其实产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