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从规矩开始改善孩子不良行为
青青读小学三年级,是个特别好动的女孩。上课说闲话做小动作,影响了班级纪律,同桌的家长坚决要求老师换座位。回家做作业也不专心,老是边玩玩具边吃零食边做,其他同学在吃晚饭前就能完成的作业,她每天拖拖拉拉到晚上十点还做不完,因此第二天到学校经常不能正常交作业。如此的学习态度,成绩自然也是一塌糊涂,才小学三年级,语数外门门都是红灯高挂。青青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各自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有成就,就是对自己的女儿教育毫无办法,眼看着女儿的学习成绩实在不像样,妈妈急得夜不成寐,于是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了工作室,希望能帮助改善女儿的多动行为。
青青一进入工作室,就到处东翻西摸,看到自己喜欢的饮料也随手拿起就准备喝,一点也不怕生,好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对妈妈“在别人那里要有礼貌”的劝告,也是充耳不闻。甚至在妈妈上前夺下饮料时,还蛮横地推了妈妈一把,依旧我行我素地打开饮料瓶盖,自说自话地喝了起来。奇怪的是,妈妈对女儿这一明显的不当行为,也只是无奈地摇了摇头,并没有进一步的阻止行动。
青青上小学以前是由奶奶带大的,爸爸妈妈忙于自己的事业,把孩子托付给了老人,奶奶对这个小孙女是百依百顺,青青从小就任性、霸道,还特别顽皮好动,家中谁也管不住她。上小学后,在学校中的表现也非常散漫。按理学校的老师应该对青青的不良行为进行教育,但由于妈妈也非常宠爱女儿,担心任性的女儿在学校受委屈,就通过关系跟老师打招呼,所以老师对青青也是特别地宽容,青青在学校也没有受到应有的管教。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而社会化最初从家庭教育开始。家长需要在家庭中制定明确的行为规则,让家中所有成员清楚地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并且遵照执行。孩子需要学习遵从家庭行为规范,而且在实践中感受到承担不遵守行为规范的后果,即所谓的“做规矩”。而开始对孩子“做规矩”的最好时机是在三岁以前。
显然,青青因家长的过于宠爱而没有从小建立起自我约束和行为规矩,她在进入学校学习后,又因为妈妈与老师的特殊关系而失去了“做规矩”的机会。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需要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约束自己的行为,战胜惰性,克服困难。而青青没有学会自我约束,也没有遵守学校规则的意识,又缺乏老师和家长必要的管教,自然不会有努力学习的动力。
因此,要改善青青的不良行为,必须先从“做规矩”开始。
-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心理疾病有哪些相信在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个人都特别希望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的,但是如果是心理方面出现问题,那么这种情况也是非常危险的,尤
-
字迹看穿一个人的性格字迹很多人都是非常的不一样的,从我们不一样的字迹上可以很好的看出这个人的性格特点来,那么什么样的字迹代表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
打招呼的不同方式透露不同性格和人打招呼自然是非常正常的,我们几乎每天都要跟别人打招呼,但是我们如何打招呼也是非常的重要的,不同的打招呼方式可以透露不
-
心理健康 八个让你心理更健康的方法随着现在时代的慢慢进步,可能很多人都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的,而且平时就是因为生活压力大而导致的,所以现在我们大家就应该了解
-
产后抑郁症的三大危害有很多妈妈在,生完宝宝以后肯定会出现一些产后抑郁症的发生,这个就是因为当时没有很好的一种情绪,所以才导致的,其实产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