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赞美孩子的法则

4个赞美孩子的法则

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过,夸奖的奥妙却不是每一位父母都能揣摩与掌握的。我们会害怕宝贝因为表扬而翘起骄傲的尾巴;也会担心宝贝因为因为缺少鼓励而失去进步的动力,于是只能在“夸”与“不夸”间无奈徘徊。其实,这一切并非我们想的这么复杂,如果能够找到学会赞美的金钥匙,问题或许就将迎刃而解!

赞美准备课堂

1. 赞美前要先降低标准

要对孩子赞美,首先我们要降低标准。有些父母为什么没办法对孩子给予赞美之情,是因为他们心里有一条很高的标准线。标准越高,赞美就会越少。当然,标准的高低与父母从小所受的家庭教育背景有关,从小被严格要求长大的父母,他的要求尺度势必就会越高。如果能够认识到这点,希望无论你处于什么家庭环境,都能够放下做父母的高姿态,降低对孩子的评价标准。

2. 赞美前需要好心情

赞美需要找到孩子的发光点,心情不好的时候是很难看到孩子优点的。这就要求父母在孩子面前时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懂得细心观察,发现孩子的优点。有些父母会以平时工作压力大,回到家后无精力关心孩子为托词。所以,一定要先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要时刻地把关自己、反省自己,达到一个最佳的状态。如果这一点做不到,不但与孩子的相处质量会下降,赞美孩子也会成为一纸空谈。

一次恰当的赞美,比十次泛泛的夸奖更有意义。那么,什么才是一次恰当有效的赞美呢?家庭教育指导专家指出,一个完整的赞美过程,必须严格做到以下的每一步:

Step 1 表扬要及时

美国哲学博士詹姆斯?多柏森认为,如果要让赞美发挥最大的效用,就应该在最令人满意的结果出现后的短暂时间内提供奖励或表扬,如果时间托得太久,表扬的作用也会淡化、减弱或消失。

由于心智不够成熟,没有足够的精神包容力,孩子对于等待往往很不耐烦。在他们的心里,事情的因果关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因此,当孩子作出令人满意的行为后,爸爸妈妈一定要及时表扬,否则,孩子会弄不清楚为什么受到了表扬,因而对这个表扬不会有什么印象,更起不到强化的作用了。

Step 2 说出具体的事实

心理学上,将赞美分成两种类型,即“具体的赞美”和“抽象的赞美”。具体的赞美是指对某种具体的表现或者行为进行称赞,比如,孩子帮助爸爸妈妈一起完成了家务活,或者通过很大的努力后孩子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反之,抽象的赞美则是指用宽泛、不具体的词语来赞美孩子,如:“你真懂事”、“你是个好孩子”、“真听话”等。

研究表明,对孩子施与具体的赞美效果比抽象的赞美好得多。这是因为,孩子理解能力有限,如果他们一味听到的是父母的抽象赞美,却不知道自己究竟好在哪里,久而久之,就可能会变得依赖别人的看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听好话”。但具体的赞美就不同,它能让孩子清楚地获知自己好在哪里,会知道自己怎样的行为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可,并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例如,孩子玩耍好后,将玩具收拾好。如果这时你只是说:“宝宝,你真是个乖孩子。”赞美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孩子不明白“乖”具体指什么。然而,如果你说:“你自己把玩具收拾得这么干净,真是一个乖孩子。”孩子就能欣然接受你的夸赞,并牢牢记住这个好行为。

Step 3 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

真正的赞美还需要建立在爸爸妈妈发自内心对孩子真实情况的基础上。千万不要低估了孩子的观察力,他们需要的是我们真正的,发自内心的赏识。只有心与心的接触与碰撞,才能让孩子真正收获喜悦与快乐。如果爸爸妈妈没有发自内心,那么,孩子就会觉得赞美诗虚伪的,赞美的目的就不可能达到。所以,施与具体的赞美还不够,我们还要向孩子表达出让我们有所触动的感觉,将感动、喜爱的情意流露于话语中。继续刚刚那个例子——“你自己把玩具收拾得这么干净,你真是一个乖孩子,妈妈为此而感到高兴。”

另外,表达感受还有一个很好的方式,是给孩子以身体的接触,如,拥抱、摸头、亲吻……在语言奖励时配合这些动作,更容易使孩子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