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读孩子不良行为的新视角

一种解读孩子不良行为的新视角

亮亮今年六岁半,一年级。他对学习不太感兴趣,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时磨磨蹭蹭、不抓紧时间,经常会喊肚子疼。他提出的要求父母必须立即满足他,稍有延迟就躺在地上歇斯底里地大喊大叫、哭闹。更让父母接受不了的是,还发现儿子有手淫行为。父母为此严厉地制止他,他也感到很羞愧,但是并不能完全杜绝这种行为。在学校里,他又表现得过分敏感、胆小,不会与小朋友交往,经常被同学孤立。
亮亮所表现出来的这一连串不良行为习惯,让父母觉得太失败了。看到别的孩子懂事、乖巧,他们总是感到非常失望、伤心。是孩子天生不好管教?还是父母教养失当?如果说是家长的问题,他们感到委屈极了?对于孩子他们可是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和爱心!
临床诊断:父母给予了过多的关注
亮亮妈妈怀他时差点流产,保过胎,分娩时也不顺产,出生后被诊断为免疫力缺陷,经常生病,一岁时得了肺炎差点没抢救过来。所以父母总是觉得亮亮的身体不好,必须仔细的照顾才行。孩子偶尔说肚子疼,父母就表现得很关切。当亮亮不想学习时,就说肚子疼,当他这么做时,每次都能得到父母的奖励(玩一会儿再学习)。结果,在父母的一次次强化下,亮亮形成了用肚子疼来控制父母,逃避学习。

人际关系差来源于幼年的同伴交往缺失

亮亮的不善与人交往,是因为家长没有为孩子创造一个与小朋友交往的环境,使亮亮错过了与同龄人发展交往能力的最佳年龄(3~4岁)。亮亮小时候父母工作忙,主要由外公外婆带到大。外公外婆以前生活在农村,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无法容入城市的氛围。结果每次他们带亮亮出来玩时,总是避开人群和有小朋友的地方,导致亮亮没有接触同龄人的机会,自然就学不会与同龄人交往的技巧。

手淫是因为生活没有乐趣

亮亮没有朋友,除了父母他只能一个人玩,父母的过度保护又给他很多限制,所以他几乎没有什么个人爱好。在外部环境缺乏乐趣的情况下,他会把自己的关注点从外部转向内部。当偶然发现摩擦生殖器会有一种很奇异的感觉时,他开始出现手淫的情况。

家庭成员角色错位——付出爱收获失落

孩子出生后1个多月母亲因为工作的原因和孩子呆在一起时间较少,也很少拥抱、抚摸孩子,爸爸性格温和,陪孩子的时间相对较多,所以孩子比较与爸爸亲密,结成了深厚的依恋关系。在这个家庭中父亲在家里扮演了妈妈的角色,为了使这个家庭保持平衡,她不得不把自己的爱变成严厉的面孔之后再给予孩子,这样孩子对严厉的妈妈越来越疏远。

育儿建议:纠正家庭角色错位,重建稳固的家庭情感联系

使父子适度分离,抓紧建立母子感情依恋。建议以后亮亮犯了错,由爸爸来执行惩罚,惩罚完了由妈妈安慰,调和局面。爸爸扮演严厉的规则、威严的角色,妈妈扮演母性的温柔角色,这其实就是一边完成以父亲的分离,另一边培养与母亲依恋关系的过程。同时爸爸与孩子保持距离也有利于夫妻的和谐关系和情感联系,使父亲的情感满足不再片面依赖孩子,回避妻子。最终形成一个稳固的家庭情感关系。

转移注意力,发展多种兴趣爱好

父母对亮亮手淫这一行为严厉的批评、甚至打骂。这样只会得到相反的效果,父母越阻止他,他对这一行为就越好奇,越是把注意力固着在这上面。父母打骂留下的羞耻感还可能为将来的性心理障碍埋下种子(让孩子相信性是肮脏的、不道德的)。
其实对手淫的行为,父母用不着大惊小怪,这个年龄段处于弗洛伊德所说的性器期,细心、敏感的孩子容易被无意中碰到生殖器所引起的快感所吸引,生活中兴趣少的孩子很容易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因摩擦生殖器所产生的快感。对于摩擦生殖器的行为,唯一可行的就是转移他的兴趣和注意力。有了外部的兴趣和乐趣,对自己的身体关注程度就会减少,这样他的手淫行为也会随之减少,甚至消失。

接触自然,与同伴建立友好关系

父母也应多带孩子到公园或游乐场所,鼓励他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教他如何认识同伴,如何与同伴建立友好的关系,在家长的陪伴下他很快会克服在与陌生人交往时的恐惧心理。

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行为矫正与塑造

对于亮亮撒娇哭闹的情况,家长应给予他“适当的满足”和“恰当的挫折”,不理会他为达成愿望而哭闹的行为,孩子最会察言观色,他发现这招不灵,这一行为就会慢慢消退。同时家长应给孩子树立一些规定,让他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为什么那样做就不对。对于孩子过分的要求,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不能满足他的原因,而不只是简单的一句:“不行”。
采用一些必要的不良行为矫正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如“代币制管理技术”使他的零食、玩具、特权、奖励都于他的表现联系在一起。表现不好就没有零食、特权。这比跟他讲人生道理强的多,小孩子是无法理解抽象的道理的,他们的还生活在感性的世界里,对摸得着看得见的实物更容易产生反应。这些东西能直观地诱发他们主动控制自己行为的意识,引导他们逐渐放弃不适当的行为模式。以后,随着他们道德意识的发展及社会经验的积累,他们才会逐渐理解和接纳社会规范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