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贫困生的行囊里装上尊严

在贫困生的行囊里装上尊严

开学在即,社会上各种单位、各种形式的资助贫困大学生的行为经常见诸报端。合肥市教育局团委书记李磊向记者表示,就发展趋势而言,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爱心人士来捐助贫困大学生,但捐助模式的创新还非常有限,如何让大学生有尊严地接受资助成为一个重要命题。

贫困生身份不希望公开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来自社会各界的资助确实解除了一些贫困家庭的燃眉之急,然而在现实中,却有贫困大学生不愿意接受资助了,原来一些单位在资助贫困生时,为了公平公正进行公示,给贫困生贴上了贫困的“标签”,也伤害了贫困生的自尊心。

一位来自肥东的贫困生徐同学即将来省城上大学,她对记者说,她母亲去世得早,父亲年纪大了而且身体不好,家里没有经济来源,然而她并没有申报相关资助。她说:“贫困生不丢人,但我还是不希望公开贫困生身份,如果非要公开,我宁愿自己解决学费。”大量的心理研究和调查表明,贫困生并不愿意张扬贫困,这种心理在初中、高中和大学十分明显。

不少人士认为,贫困生确实需要社会的关爱,但社会在表达爱心的同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更要顾及他人的心理感受和人格尊严,要少一些仪式,少一些炒作,多考虑学生不愿张扬贫困的心理感受,注意保护贫困生的隐私,给贫困生更深层的爱。

“爱心捐助如果不考虑贫困生的心理,有可能好心办了坏事,最终伤害了贫困生的尊严。”当了多年高中班主任的魏常林老师表示,当前的捐助要创新帮扶的形式与技巧,让贫困生有尊严地接受爱心。

新型资助已见有益尝试

让贫困大学生有尊严地接受资助,需要资助者具备创新思维,目前已有企业作出成功尝试。8月27日,2010年长虹、美菱资助贫困大学生专项助学资金发放仪式在美菱公司举行,相关领导向选出的20名今年考入一本的贫困大学生现场发放了资助金和社会实践助学卡,并对社会实践卡的使用和功能向学生和家长作了详细介绍。

原来,这张卡能让学生们投身到美菱公司的各项实践中去,并获得相应报酬,既锻炼了自己,又得到了勤工俭学的机会,同时也是对企业的一种回报。此外,凭借此卡,受助学生在日后就业方面,还可以优先享受美菱公司的招聘计划。

据了解,从2007年设立专项资金到现在,美菱公司所资助的第一批贫困学子已即将大学毕业,他们也流露出去捐助企业工作的愿望。“这些学生进入捐助企业,一定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工作。”合肥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王良银盛赞企业捐助的这种创新,他说,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人才资源,在他们求学的关键期,接受到有尊严的资助,有助其健康成长,将来回报社会。

形式创新还可更猛烈

曾经的贫困生如今的职场一员盛先生认为,资助者应该更多地站在受助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一方面不要伤害受助者自尊,另一方面要防止滋长受助者不劳而获的习惯。在盛先生看来,最好的资助形式是“爱心暂借”, 这并不是要这些孩子长大后如数还钱,而是为了维护他们的自尊:这些钱是暂借的,而不是别人施舍的,让贫困生“抬起头来”上学,同时也让孩子们记住,以后有能力也要帮别人。

网友行云建议每一位愿意捐助大学生的人,建立一种有偿制度,用合约的方式约束款项的使用者,告诉他们这属于无息或者低息借款,让大学生在毕业后的一段时间内偿还。

分析人士称,多家企业可以联合起来实行“社会实践一卡通”,通过这种形式传递的爱心丝毫不打折扣。

“爱心,不仅需要激发,更需要创新与升级。”盛先生说,施爱形式的创新,也能让爱心的效益达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