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母亲成为保姆
案例基本情况:
李女士哽咽的讲述了自己的无助和困惑:家里两个儿子。老大在上大学,老二刚刚参加完高考。老公工作很忙。自己为了照顾好这个家,一直没出去工作。半年来,爱发脾气,控制不了情绪,头痛。去医院看过,医生说有点焦虑。通过交谈。李女士倒出了自己的苦水。家里的事,事无巨细都要自己操心。就连放门口的垃圾袋,父子三人进进出出,没有一个能给捎下楼的。跟孩孩子爸爸说,人家说什么,唉呀,呆会儿给你捎下去就得了。结果还得我自己来。这两天我又感冒了,全家就连饭都吃不上了。爷三顿顿叫肯德基。我想喝口粥都没人给煮。两个儿子什么家务都不会做。一直认为学习重要,什么也不让他们干,只要学习好就行了。等考上大学就能分担一些了。可是现在……。不但好吃懒做,虚荣心还强。买手机一定要四五千块的,给买款一千多的,就生气。要买六七十万的车,说买个十来万的,人家看不上眼。家里经济条件并不是太宽裕,代款的话压力太大了。可孩子们就是不理解,和你赌气,发脾气。老大上了大学,时常领女朋友回来住。女孩一点也不懂事,和自己连个招呼都不打。两人走了,还得给收拾房间。乱得都下不去脚。这将来如果结了婚,日子可怎么过呀。小儿子考完试,我说给妈收拾收拾卫生吧,人家根本就不理你那茬。李女士追问:这个家到底是怎么了?
点评分析:
李女士遇到的情况在很多中国的家庭里都存在,“她就是委屈的那一个”。
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来观察家庭,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动力运行模式,这种运行模式往往在天长日久中逐渐形成,每个人不自不觉中在其中承担自己的角色。一旦家庭中的力量结构失衡,家庭的运行就以一种不均衡的模式运行,这时家庭里的大部分“重力”(或者说压力)就自然的偏向家庭中力量最弱小的一个人,这样“她就成了委屈的那一个”,而其他人则是“欺负者”。需要注意的是,实际上“欺负者”者对自己各方面的“欺负行为”往往是无意识的,是没有知觉的,起码是缺乏知觉的,而被欺负的那个“委屈者”对这些往往也是处于无意识状态,他所感觉到的只是感觉委屈,至于为什么是这样则是一片懵懂,茫然无措。原因在于,这所有的一起都在自己家庭的运行模式中,而构成模式的是每个家庭成员的习惯以及各方之间的互动方式。既然是习惯,当然就是习以为常的,大家都觉得“本来就是这样啊”,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
看案例中的李女士的家庭。从李女士的讲述的点点滴滴可以看出,李女士名为母亲,实际她在自己家庭中的承担的功能和角色其实是个保姆。
“放门口的垃圾袋,父子三人进进出出,没有一个能给捎下楼的。跟孩孩子爸爸说,人家说什么,唉呀,呆会儿给你捎下去就得了。结果还得我自己来。”谁倒垃圾本来是极小的事情,何必斤斤计较?但,这是一个很经典的细节,从这个很小的事情可以看出这个家庭的运行模式严重失衡。倒垃圾本来是谁都可以的,也都是应该的。可是,现在这个事情成了妈妈一个人的事,并且只能是妈妈的事,不能是其他人的事情。“呆会儿给你捎下去就得了”,是一个很典型的表达。发现没有?家庭中每个成员的权利和地位是不平等的。这时母亲只能照顾大家,没有享受大家照顾的机会。并且大家似乎对此也没用觉察到。“难道妈妈也需要照顾和尊重?”这对于已经习惯的各个家庭成员来说是很难理解的。
专家支招:
对于失衡的家庭运行模式,需要的往往是所有家庭成员,至少是大部分家庭成员的觉醒,而不是某一个人的领悟。所以,对于在失衡的家庭运行模式中生活的人,做个体心里咨询往往难见功效。因为来访者和咨询师在一起的时间很少,而和家庭成员相处的时间很多,来访者往往很容易不知不觉中重新进入自己已经习惯的运行模式中。对于这种情况,比较适合进行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的精髓在于,在咨询师的帮助下,打破、打乱原有的家庭运行模式,重新组合,建立一种新的平衡的家庭运行模式。
在这种治疗中,即使是咨询师也要保持谨慎。咨询师要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来观察和提醒,而不能自己加入其中,否则,咨询师也可能在不知不觉被卷入这个家庭的漩涡之中,从而导致治疗的失败。
-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心理疾病有哪些相信在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个人都特别希望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的,但是如果是心理方面出现问题,那么这种情况也是非常危险的,尤
-
字迹看穿一个人的性格字迹很多人都是非常的不一样的,从我们不一样的字迹上可以很好的看出这个人的性格特点来,那么什么样的字迹代表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
打招呼的不同方式透露不同性格和人打招呼自然是非常正常的,我们几乎每天都要跟别人打招呼,但是我们如何打招呼也是非常的重要的,不同的打招呼方式可以透露不
-
心理健康 八个让你心理更健康的方法随着现在时代的慢慢进步,可能很多人都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的,而且平时就是因为生活压力大而导致的,所以现在我们大家就应该了解
-
产后抑郁症的三大危害有很多妈妈在,生完宝宝以后肯定会出现一些产后抑郁症的发生,这个就是因为当时没有很好的一种情绪,所以才导致的,其实产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