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高考成了人生终点

莫让高考成了人生终点

“榜上有名”是众多考生梦寐以求的愿望,虽然目前一些高等院校在扩大招生,但高校录取的人数毕竟是有限的,对不少考生来说,落榜在所难免。落榜后,这些考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失落心理、自卑心理,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作为家长,应对落榜的孩子加以正确地引导,帮助孩子重新建立自信,而不是一味地责骂、抱怨。家长应加强与孩子的沟通,找到其考试失败的原因,让他明白人生价值不仅仅体现在考分上。作为各种媒体,在做到对中榜考生不大肆炒作,大加褒赞的同时,亦应给落榜考生多一份关爱,用落榜后败而不馁的事例开导、教育他们。告诉他们森林之外有参天大树,大学门外仍有栋梁之才的道理,帮助他们驱除心头的阴霾,尽快走出失意的阴影。对落榜青年自身来说,要克服自卑消极的情绪,要学会进行自我心理调节,走出落榜后的心理阴影困局。相信只要敢于面对现实,放眼未来,抛弃自卑,做到落榜不失志,同样可以干出一番辉煌的事业来。

时下,随着各地高考成绩的陆续揭榜公布,许多人都为金榜题名的“高考状元”欢呼喝彩,各大媒体也乐此不疲用大篇幅“挖掘”成功者前前后后的故事以宣扬。而大批成绩不佳和名落孙山的考生,却往往落得个独处流泪、黯然神伤,无人问晓。没错,学得好,是该得到表扬和鼓励,但我们在众口一辞地对那些“小状元”给予啧啧赞叹地时候,是否也能同时给那些落榜的考生们一些关爱和鼓励呢?看一下孩子们应试的残酷程度吧: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946万,计划招生数657万。这就是说,目前因落榜或成绩不尽理想而心情郁闷的人超过了289万!

据报载,1995年,戚祖斌从湖北省房县桥上林特高中毕业,高考落榜后他回到了家乡。他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利用在学校掌握的中药种植技术,苦钻科技,在海拔1600多米的高山上探索种植“南方人参” 绞股蓝。1998年党委将他推选为村干部。上任后,他引导农民科学种田,发展订单农业,实行上网销售。他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带动5000多户农民走上了致富道路。他发展绞股蓝100多亩,建起了绞股蓝繁育基地和加工厂,兴建了农家乐,年收入10多万元。他曾被共青团中央、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还被推荐为“湖北省乡土拔尖人才”。像戚祖斌这样落榜后回乡在政府帮助下创大业的真是举不胜举。

在新农村建设中,各地应把培育农村广大人才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举措,除把已有的民营业主、产业大户等吸收为乡土人才跟踪培养外,还应把高考落榜生、农村致富带头人作为各类乡土拔尖人才的重点培训对象。根据本地经济发展实际和农村结构调整的需要,组织和引导他们学习先进的实用的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技术,把落榜生培养成为“小能人”、“土专家”、“田秀才”。

高考落榜不是人生的落榜!高考分数绝不是命运的主宰,更非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人生的道路是不平坦的。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人人都会遇到一些阻碍或者坎坷。高考落榜生,面对落榜,需要的是沉着冷静,理性对待;以落榜为镜子,找出落榜的原因,跨过去,便是成功。没考上,也不能说人生就失败了。高考落榜生所受到的不应是压力与歧视,而应是关爱和信任,让我们全社会都来关爱高考落榜生!为落榜青年更好地搭建发展平台,从而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