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领养又弃养的孩子

那些被领养又弃养的孩子

最近, 一个美国母亲把她的俄罗斯养子送回俄罗斯,引发国际社会对国际领养又弃养这一行为的大讨论。研究人员发现,被领养孩子悲惨的过去是造成这一行为的罪魁祸首,因曾遭受过种种虐待,这些孩子具有严重的发育障碍,而被弃养之后,等待他们的将是更加不可知的未来。

两年前,凯利·莱特尔·巴汉和丈夫从乌克兰认领了三个男孩,其中两个8岁,另一个16 岁,他们把这些孩子带回了美国。这些孩子都出生于困难的环境中,其中一个孩子5 岁以前都是在监狱孤儿院中度过的,只因为他的母亲在怀孕的时候酗酒了。

三个养子中最小的伊恩,在乌克兰时为了寻找一个玩具而翻垃圾堆,车壳和废弃的汽车零部件是他唯一的财产。在搬到巴汉夫人位于内布拉斯加州的家之后不久,他就变成了一个野孩子,总也控制不住自己的偷窃癖。另一个8 岁的孩子埃瑞克,踢她、咬她、吼她,还大声地喊:“我恨你!”只有大儿子维克多,似乎最欢迎他所要面对的新生活,还登上了新高中的荣誉榜。

不久前,巴汉夫人和丈夫离异两周后,听说了一个消息——一个叫多利·安·汉森的母亲把她的养子独自一人送上了回俄罗斯的飞机,养子身边只有一份需要交给有关部门的证明。巴汉夫人的同情感油然而生:“其实,我和这位来自田纳西州的女士很像,我们都曾经历过这些。”这件事在网上引起了讨论,并且登上了许多国家报纸的头版新闻,甚至还被当作是一个国际事件。与此同时俄罗斯决定无限期停止美国对于其儿童的收养权。

这一事件引起了其他人的共鸣,特别是那些通过了国际收养程序的家庭。到底有多少美国领养机构了解他们即将领养的那些外国孩子的背景? 那些家长们是否真的已经准备好了去迎接他们即将面对的挑战?

领养家庭缺少培训

发育神经心理学家罗纳德·S·菲德里奇说:“大多数家长的准备严重不足,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课程。这样的心理课程所要针对的,就是那些被迫剥离社会、被社会所忽视从而导致社会化不完全的孩子,这些孩子具有严重的发育障碍。”

对于美国的领养人来说,俄罗斯是继中国和埃塞俄比亚之后的第三大来源。根据美国国务院统计,2009 年就有大约1600 个领养案例。在俄罗斯宣布停止对美国的领养认可时,大约有3500 名俄罗斯儿童和3000 户美国家庭正处在领养认证程序中。俄罗斯如此受欢迎,是因为该国领养程序的办理要比其他国家迅速得多,而且,一般男孩比较多。

近年来美国家庭对俄罗斯儿童的领养增长趋势有所缓解,因为俄罗斯开始更加注重国内领养,并且要求领养家庭出示更多的书面文件及与被领养者间的往来。

虽然目前大部分领养状况已趋于好转,但有专家认为,汉森的案例却暴露了那些收养孩子之后受困扰的家庭。许多领养机构,包括汉森联系的那一个,提供了大量的训练和准备工作以及后续服务,教那些领养的家庭如何解决诸如儿童酒精综合征、孤儿院儿童的心理问题等。研究表明,那些在孤儿院长大的孩子,平均每个月智商就会下降1 个点。

纽约著名领养机构斯彭斯·蔡平的执行董事凯西·莱格说:“许多机构正在尝试提醒家长,要对风险以及即将面对的一切可能性有所预警。有时,我们还会给他们讲一些极为糟糕的案例来吓唬他们。”

但是领养的后续服务往往很不稳定,大部分地区都是如此,有些甚至没有。而且,领养家庭的支持者们还认为,国家预算的裁减也在蚕食着这方面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