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心中的“怕” 孩子的不敬多半源于家庭

老师心中的“怕” 孩子的不敬多半源于家庭

家长因为孩子的问题迁怒于老师,这样的例子并不罕见,但“殴师门”是极端的事件。从事教育教学工作30年,在多个学校担任过管理工作的温庆武,现在是太原市政协委员,专门从事基础教育研究,他说,“孩子对老师的不尊重多半源于家庭,在学校绝大多数学生是听老师话的,其实听老师的话就是尊师的体现。”

顶撞老师不代表有主见

“过去的学生成天把老师说的话挂在嘴上,对老师非常尊敬。可是现在个别学生,动不动就和老师讲民主、要维权,顶撞起来根本不分场合。”温庆武说。

在他曾经工作的学校,就有这样的事情,有一个孩子个性比较极端,他每天都不能正常上课,一上课他就要四处走动,老师要求他回到座位也根本不予理睬。更为过分的是,有时候老师正在上课,他就可以把讲台推走。

在这些顶撞老师的学生中,学困生占据很大一部分比例。他们有时候就为了引起老师注意,有时候是为了彰显个性,有时候是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但无论哪种情况,有意‘顶撞’老师的行为,就应该被制止。

中学生处于一种自我意识觉醒时期,他们把这样的行为当作自己成熟的表现。温老师说,“其实对于一些爱顶撞老师的学生,老师应该学会用艺术的教育方式化解矛盾。同时应该让孩子注意表达意见的方式,让他们知道,不分场合顶撞老师是不礼貌行为,并不代表‘独立’和‘有主见’。”

家长应该配合学校教育

现在学生大多任性、娇惯,不高兴就乱发脾气。性格胆小的向同学、朋友、父母发,性格胆大的就有可能对老师出言不逊。而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样行为的危害,有的家长甚至还助长了这样的风气。

“家长把现在教育中遇到的问题,诸如上学难、教育不公平等现象归咎于学校,从而迁怒于老师。”温庆武说,“家长的这种误解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老师的尊重。所以经常遇到老师在学校教一套,家长在家另教一套,两者对立的教育让孩子无所适从。”

家长应该尽力配合学校教育,而不是和老师唱反调,那样只会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而且即便孩子在学校受点委屈,也应该采取适当的方式和老师沟通。家长到学校吵闹,只会膨胀孩子的自我意识,让孩子有错误的认识,不利于培养谦让的美德。

要注意遵循教育规律

现在很多学校一味追求高升学率,在这种升学压力之下,老师就给孩子增加了压力,于是就存在这样一些观点,学习好一切都好,学习不好的学生就都不好。其实,老师是不应该以成绩来评价学生的。

温老师举例说,有一个学生非常捣蛋,学习也不好,但在一次登山活动的时候,有个老师身材比较胖,爬山非常困难,当其他孩子都跑在前面的时候,只有他和老师一起,搀着老师向山顶走去。所以,老师要注意遵循教育规律,研究学生接受心理树立正确科学的教育理念,采用民主的工作方法,把平时工作做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理解、尊重学生,要注意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体谅和宽容学生,而对于一些个性强,具有逆反心理和攻击性心理倾向的特殊学生,教师就与之直接交流,给予关心和爱护,适时了解,掌握其动态,从而避免师生冲突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