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大学生的心灵成长

关怀大学生的心灵成长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加,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心理健康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心理咨询实践出发,通过对温州某高校近四年(2006年-2009年)的心理咨询个案(共1455例)的整理,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结果发现情绪情感问题最多共有530案例占36%,其次为学习问题共有306案例占21%,第三人际关系问题有291例占20%,第四是神经症问题有178例占12%,第五是新生适应问题有112例占8%,第六是家庭问题共有38例占3%。

人际关系紧张

人际关系存在心理障碍占20%。大学生校园生活中的宿舍问题、社交问题,经常会引起大学生之间的人际失调、交往嫉妒、交往自卑、社交恐惧等问题。不少同学在入学时带着良好的人际关系期望与同学来往,但一旦有小的挫折,便失去了耐心和宽容,一再报怨其他同学太自私、缺少知心朋友,无法深交,就难相处了。不少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说别人的缺点与错误,这样让学生感到大学的人际关系复杂。

新生咨询较多

新生入学期间心理咨询人数猛增。笔者在统计中发现,大学生咨询人数每年均在第一学期(新生入学期间)远远高于第二学期的咨询人数。新生对大学新环境往往不适应,一些在中学还是佼佼者,但到大学后成绩一旦处于中等或中下,就产生心理落差,出现心理问题,如整天情绪焦虑、忧郁,人生失去了明确的目标、理想,享乐主义思想严重。从2009年对大学生的心理咨询情况来看,发现一年级学生相对于其他年级学生来说有心理问题的比率较高,共有145人,占全校咨询人数53%。大一新生陈某曾担任过班干部,学习挺不错,去年认识一个做生意的男青年,两人一见钟情,沉溺于放纵玩乐之中。从此就经常迟到、旷课,觉得人生在世就是享受,读书再多也无用,生活态度消极。

学习心态欠佳

学习心理问题占21%,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可度不高,对自己学习成绩不满意,学习目标不明确、缺少学习动力。另外,也有在学习内容、方法上不适应的,还有一些学生在考试失败后产生挫败感与失落感。其具体主要表现为:尽力逃避学习,不愿上课,上课无精打采,不能积极思维,长期把主要精力花在上网聊天、玩电子游戏、打扑克、谈恋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