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粗放
注重建立心理疾病防范与治疗机制,对于大学来说,等于构筑一道“防火墙”。大学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不是要求学生成为完人,而是要求成为全人,成为完全的人,健康的人,正常的人,全面发展的人,今后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的人。
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高等教育经过黄金发展时期后,进入了一个被称为“充满麻烦的时代”,大学面临严重的财政问题,政府因经费投入的增加而加强了对大学的管控,媒体和公众对大学事务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学生人数持续增加导致学习条件恶化、与教师接触的机会减少,高等教育机构自身迷失方向,媒体对高等教育的报道经常是负面的,等等。历史常常有惊人的相似,上述这些问题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也或多或少的存在,这导致我们的教育一度出现了功利化、粗放化、简单化的倾向,也导致我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其实是通识教育的内容之一。通识教育通常是指对所有大学生普遍进行的共同内容的教育,其目的是要把受教育者作为一个主体性的、完整的人而施以全面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在人格与学问、理智与情感、身与心等各方面得到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先生曾有一句名言,即“通识为本,专识为末”。他显然更加强调通识教育的作用,因为通识教育能更好地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睿智、达观、审慎、谦虚、自我克制的人。这其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可或缺的。
对于大学来说,培养学生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既是教育的内容,也是教育的责任。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粗放化、简单化,应当做和风细雨、体贴入微的工作。应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行为的适当性、为什么人类会有这样那样的心理活动,既要让学生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促使知识向能力转化,增强学生心理的自我调节能力。学校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形成积极向上,健康优雅的校园文化,通过高雅艺术、体育竞技、社会实践、挫折教育等形式培育学生心智。尤其是体育锻炼,被称为“最好的心理老师”,学校应建立体能测试等相关机制,决不可等闲视之。
注重建立心理疾病防范与治疗机制,对于大学来说,等于构筑一道“防火墙”。对于在校的每个学生,每年都应当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形成心理疾病普查机制;在每个班级的班委中设立专职心理委员,及时关注学生心理动向,及时疏导学生不良情绪,形成心理疾病预防机制;设置心理咨询中心,聘任专职心理医生,对有心理疾病的同学开展差异化治疗,开通心理咨询热线,指导有心理疾病的同学进行自我调整,形成心理疾病治疗机制。
大学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不是要求学生成为完人,而是要求成为全人,成为完全的人,健康的人,正常的人,全面发展的人,今后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的人。
-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心理疾病有哪些相信在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个人都特别希望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的,但是如果是心理方面出现问题,那么这种情况也是非常危险的,尤
-
字迹看穿一个人的性格字迹很多人都是非常的不一样的,从我们不一样的字迹上可以很好的看出这个人的性格特点来,那么什么样的字迹代表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
打招呼的不同方式透露不同性格和人打招呼自然是非常正常的,我们几乎每天都要跟别人打招呼,但是我们如何打招呼也是非常的重要的,不同的打招呼方式可以透露不
-
心理健康 八个让你心理更健康的方法随着现在时代的慢慢进步,可能很多人都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的,而且平时就是因为生活压力大而导致的,所以现在我们大家就应该了解
-
产后抑郁症的三大危害有很多妈妈在,生完宝宝以后肯定会出现一些产后抑郁症的发生,这个就是因为当时没有很好的一种情绪,所以才导致的,其实产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