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密?出走?歧视? 你和孩子有没上演过"心理剧"

告密?出走?歧视? 你和孩子有没上演过"心理剧"

对于小学生和高中生来说,初中的孩子,更难“教育”一些,因为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在想些什么、有哪些心理问题?且看昨天下午,在重庆十八中上演的一幕幕由初一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心理剧。

学校心理老师邹红说,中学生有自己的观点,说教对他们来说效果不会太大。通过表演心理剧的形式,让同学们自己发现问题,在剧情的喜怒哀乐中,去体味理解。其实,有时家长与孩子的交往中,也会上演“心理剧”,只是更多时候家长没留意到。一次意外、一两句争吵,可能都是触发矛盾的导火索。

通过编排和观看心理剧,学生王乙稀明白,在面对家长的“责难”时,让家长快速转变是很难的,应该学会自己寻找办法,让他们转变对自己的态度。

情景一:“告密”引发的风波

“快快快,这道题答案给我看看,是不是对的哦……”

“你们在做什么?抄作业!”一早,班长李冰诺来到教室发现有三个同学抄袭作业,并告诉了老师。

老师让班长把那三个同学找来,“训”了一顿。

三人出来,愤愤不平。“你不就当个班长吗?只会打小报告!”

“哼,走了,懒得理你!”……

老师点评:这个剧对于老师来说,也是有警示作用的。当“被告”的同学的秘密被展露出来时,怎么合适地处理,既能教育到学生,也能真正实现“告密”同学的好意。在此,若当班干部的学生家长遇上学生这样的烦心事时,不妨把这个道理给孩子讲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