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严重不符 需引关注

大学生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严重不符 需引关注

上海某高校一名大学生因为网恋,成绩急剧下滑,自感无颜面对老师和父母而离校出走,躲在一家地下旅馆达一个多星期。

上海海事大学学生杨元元,面对贫困、误解等人生挫折时选择了自杀逃避。

……

不久前,上海市教委向社会发布的《2009年上海高校大学生安全情况通报》中透露,2009年高校安全事故共造成24人死亡,其中自杀身亡的大学生13人,因突发疾病猝死的大学生7人,分别占本年度大学生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的54.17%和29.17%。

专家呼吁,涉世不深的大学生自我防范意识淡薄,面对各种压力,容易造成心理偏差而走向极端。全社会要更多关注孩子早期成长环境,避免形成人格缺陷,亟须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预防体系。

自杀猝死意外伤害事件频发

今年1月12日,上海松江大学城文汇路景观河道内打捞起一男一女两具尸体。经初步调查,亡者均为大学生,女生是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大一新生,男生系上海某医科大学学生。据分析,可能是由于感情和学业压力导致两人跳河溺死身亡。

据统计,去年上海共发生大学生自杀事件21起,造成13人死亡,8人未遂(其中4人受伤)。在已明确原因的16起自杀事件中,有3起为学业、成绩方面原因导致自杀,有2起为感情问题导致自杀,还有11起为学生心理障碍、精神偏差等导致自杀。

上海市教委关于2009年上海高校大学生安全情况的通报还显示,2009年发生了数起学生因疏忽大意、自我保护不当而造成的意外伤害事故:共有7名大学生猝死,其中5起为学生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突发引起猝死,2起为学生在校外饮酒过量引发猝死;1名学生在外地实习期间因废气中毒受伤,1名学生在捡拾复习材料时不慎从阳台坠楼受伤。

上海市教委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成员、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张海燕指出,大学生有心理障碍甚至发生自杀事件,其深层原因是缺乏自我认同感和耐挫折能力差。一些大学生承受着来自社会、家庭的厚重期望,但他们在现实环境中又难以达到理想目标,于是对自我的存在产生怀疑。

上海市社会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理事杨雄认为,近年来大学生自杀频发已经成了一个社会问题,原因集中于“情感、学业、就业压力”,这是很值得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