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谈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将决定中学生一生的发展。对此,教师必须对中学生的心理进行认真分析了解,全方位地进行心理素质教育,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

  目前,由于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部分中学生出现了心理失衡的现象,一部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学习生活中稍有不顺就会陷入消极心境中,甚至以极端的形式来对待自己和他人。一部分学生自制力差,凡事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在家里常常对父母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为赶时髦、追明星而穿名牌、看歌会,如果家长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就耍脾气甚至离家出走。在学校则表现为霸道、拉帮结伙、称兄道弟,哥儿们义气严重。当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就心理不舒服、不自在,甚至暗生怨气,有时有意无意地跟别人过不去、找茬、惹是生非。有的对家长、老师以及同学对他的关心要求认为是有意跟他过不去,并抱有抵触情绪,不愿按要求去做。

  在家庭教育方面,由于现代家庭大多是三口之家,父母对子女的要求不同,有的家长不切实际地对子女提出过高的要求,这样易导致其反感心理产生,有的家庭对子女娇生惯养,什么事也不让做,结果导致这部分学生生活能力差,特别是有爷爷、奶奶的家庭中更为突出。

  另外,还有来自社会不良风气对中学生的影响,给他们的心灵造成污染,有的甚至被染“黑”。加之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许多不健康作品的吸引,使青少年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最容易做出违反道德规范的事情。在网络时代,尽管网络给工作、生活和社会带来了极大便利,但也给道德教育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针对以上诸多因素,作为教师,更应该加强对青少年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一是加强爱国主义、遵纪守法和社会公德教育。坚持升国旗制度,结合各科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主与法制及国情教育。以重大节日、纪念日为契机,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行为养成教育。

  二是实施劳动技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情操。坚持法制教育,聘请法制副校长向师生作报告。定期举行家长会,不定期进行家访或召开家长座谈会。带领学生走向社会参加社区服务,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

  三是认真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建立广播站、报栏、名人名言宣传栏。定期举办学生书画作品展等。学校图书室、微机室面向学生开放,扩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

  四是以榜样的力量来教育、感化学生,弘扬正气,打击邪恶,使之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总之,心理素质教育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使学生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提高,成为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