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应届毕业生善意的谎言

一个应届毕业生善意的谎言

“爸,昨天你问我存了多少钱,我说存了有八千多。你有点不高兴,说工作都大半年了,三千二一个月,怎么也得存一万五,我没敢吱声。……爸,我对不住你,我不该撒谎。上次妈在电话里问我多少钱一月,我随口就说了个三千二,其实我的工资只有一千,也不是在律师事务所,而是在一家公司打杂。……前段时间你总问我过年回家不,我一直说不知道,得看看,春节加班的话就不回来了。其实,爸,公司春节根本就不加班,我是实在不敢回来。我算了一笔账,年底拿到工资,交了房租,回家的车费就要四百多,到时候我估计连帮妈妈买件毛衣的钱都没有。爸,儿子没脸回呀!……爸,写这么多,我也不敢给你看,发在网上你也看不到,但儿子真的不是有意要说谎。 ”

  上述内容是节选自一个名为《一个漂泊在外的应届毕业生写给农民工父亲的忏悔信》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之中,一个在外工作并不顺意的毕业生借口自己加班,不能回家过年。

  衣锦还乡是中国人历来的传统,但就是这样一个习俗,却阻挡了很多人回家过年的脚步。过年串门,不可避免的要被问及工作上的事情,尤其那些刚刚参加工作的人们,工资也成了亲戚朋友最为关注的话题,赚得多的自然也挣足了面子,赚得少的虽然不至被人奚落,但被问及的人则不可能高兴,而这也成了那些事业上并不顺意的人们不愿回家过年的最大因素。“恐归”恐的不是家,恐的是家人从期待变失望的眼神。张思宁也说:“现在有很多人与父母的沟通都主动或者被动地采用了不真诚的方式,孩子因为不想伤害父母或者说是不想伤害自己在父母眼中的形象,而给父母造成一种自己在外面生活很好的假象,春节回家他们害怕的是自己的不如意在父母面前真相大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