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磕头,200元就“飞了”

孩子一磕头,200元就“飞了”

专家:红包不妨就低不就高

  心理医生刘洪认为,小孙和黄女士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是她们的唯美性格导致的怕别人失望,怕别人说自己混得不好。

  其实,红包并非只能包200元,十块二十块不都是个喜庆的意思吗?刘洪建议心理脆弱的人,即便一定要发,也可以参照当地的风俗,采用就低不就高的标准。

  刘洪说,让回家的路变得快乐起来,非常时节不妨学一学动物,动物几乎很少有失眠的,因为它们心里不想东西。

  □求助时间:2010年1月27日 □求助事由:患上“过年综合征”,咋办?

  不到半个月就是春节了,河北籍姑娘小孙刚买了回家车票,却满腹心事。小孙说,每次过年,她都如临“大敌”,因为过年就意味着要给父母钱,要给拜年的孩子们压岁钱,算了算,每年给出去的红包不下3000元钱。“今年的年终奖才2000元,过完年回来要交房租,还要给同事买礼物……”小孙这几天吃不好睡不着,正赶上年底工作忙,小孙觉得自己要崩溃了。“真不想回去了,我该怎么办? ”小孙打来电话求助。

  无独有偶,在大连做小生意的黄女士也正为这事心烦。她春节不敢回家的难言理由也是“怕给红包”。“我们那里宗亲观念年久日深,关系无论远近,春节期间只要有小孩上门,磕一个头我就得给一个红包,至少要200块,少了人家回去不仅说我,还要数落我父母。 ”黄女士在电话里倾诉,接受小孩磕头时自己心里也有满足感和成就感,但事后一算,心都凉了半截:一个春节下来,她至少送出几十个红包,送出近万元!她说自己的孩子还小,不会去别人家里磕头,不可能挣回“成本”,越想就越不敢回去。这几天也愁得没心情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