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为何用哭闹感受你的愤怒

宝宝为何用哭闹感受你的愤怒

会说了,会走了,宝贝的小本领一天天见长。然而你还没顾得上高兴几天,他就已经且哭且闹,彻底左右了你的情绪。尽管你万般无奈地勉强控制着即将爆发的愤怒,想尽办法来试探他真正的需求,却看不到任何的成效。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呢?

生活场景回放

  臻臻一直乖乖巧巧,整天扬着一张迷人的笑脸,好像专为讨父母欢心而生。做爸爸妈妈的完全被她迷醉了,一点没有考虑到这种情形会在她1岁半刚过就急转直下,进入另外一个令人无法忍受的极端。

  这个原本令人迷醉的小家伙在1岁半的时候彻底左右了她的爸爸妈妈,把他们支使得整天都在团团转。吃饭的时候,她一会儿要吃这个,一会儿要吃那个,但是任何食品只要一到她手里,就不再是她想要的东西了。

  遇上家里来了客人,这种闹腾就会一再升级。她会挡在爸爸妈妈和客人之间,不停地喊着:“妈咪跟我说话!”如果爸爸妈妈坚持不肯放弃和客人聊天,她就会爬上他们的膝盖,去拍他们的脸,或者使劲把他们的头转向与客人所在位置相反的方向,达不到目的,她就会哭闹,如果客人还不走,她就会在地上撒泼打滚,她的哭闹也变成撕心裂肺的尖叫,直到最后,她声嘶力竭地躺在地板上吮着手指,可怜巴巴地抽咽。

  让爸爸妈妈焦心的是,她的哭闹看起来没有什么原因,也没有任何征候,她似乎仅仅是想哭想闹了,于是就不顾一切地哭闹一场。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也分不出胜负的战争。一家三口就这样三败俱伤地过着日子。臻臻的爸爸妈妈对她的愤怒情绪一点点积攒下来,几乎到了马上就要爆炸的边缘。但是,他们依然隐忍,盼着某一天会有神助,让他们回到曾经幸福无比的那些日子。

  控制父母“杀手锏”的来由

  臻臻的故事也许就是你家宝贝正在遭遇或者即将遭遇的故事,他们故事的精彩程度可能不同,但是却都有着几乎同样的情节。在宝贝出生后第二年,如果父母没有把握好这个阶段的养育策略,这种控制父母的剧目都将不可避免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浓墨重彩地上演。


那么,宝贝这种控制父母的“杀手锏”究竟因何而来呢?臻臻的父母在一筹莫展的情况下去咨询了育儿专家,这才找到导致臻臻由乖乖女变成“小恶魔”的真正原因:

1.都是“爱和自由”惹的祸


臻臻妈成长在一个充满温情的家庭,从小到大就没有听到父母说过半个“不”字。臻臻爸则相反,他的父亲是个态度粗暴、非常专制的人,说一不二,家里人谁也不敢违背他的“旨意”。臻臻爸从小就被父亲的专制治理得俯首帖耳,当然,这种家庭环境也带给他非常不愉快的心理体验,因此,从臻臻降生那天起,他就发誓一定要给宝贝女儿一个快乐的童年,绝对不能让他自己的历史在女儿身上重演。夫妻俩很快就在教养臻臻的事情上达成一致——不管发生什么情况,都不能违背给宝贝女儿“爱和自由”的原则。


当臻臻开始出现反抗行为时,臻臻的爸爸妈妈一开始还能心平气和地对待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她的胡闹一再升级,夫妻双方都有了一种严重的挫败感,虽然他们还是在一再地隐忍,但是他们内心的愤怒已经到了忍无可忍即将爆发的边缘。为了防止自己的愤怒带给女儿伤害,他们只有逃避,而这种行为方式带来的后果却更加糟糕,他们不仅没有改善臻臻的行为,相反,还让她敏感地意识到他们对她的孤立与疏离,导致情形更加恶化。

2.宝贝需要感受父母的限制与愤怒

  学会独立行走之后,宝贝探索的空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让他感觉十分兴奋,他急于去展示自己的新本领,但是与此同时,他能力的飞速发展也让他内心有了一种严重的不适应感,继而产生一种恐惧感。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对父母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宝贝需要父母为他设限,他才能通过父母设定的限制明白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也明白怎样让自己从过度兴奋的状态中平静下来。

  宝贝的这种变化要求父母调整自己的教养方式,来适应他发展的新需求。而臻臻父母只是一味地强调给他“爱和自由”,没有满足她寻求限制的心理需求,这种过度轻松的教养环境并没有如他们所愿,带给宝贝快乐和自由,相反给予她的却是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于是,她只好不断通过这种对抗的方式来获得父母的注意,寻求一种安全感。当她越来越受到父母冷落的时候,她就只能通过提高这种行为的强度来给予父母更强烈的刺激,以期再度获得他们的重视。

释放愤怒:收获爱的方式之一

  那些主张给宝贝“爱和自由”的父母很容易进入一个教养误区:不管宝贝怎样胡闹,不管自己在他这样的闹腾中积蓄了多少愤怒的情绪,都尽量克制着自己,要么由着宝贝,要么无奈地逃避。令人遗憾的是,尽管他们努力压抑着自己,但是他们的这种方式还是于事无补,甚至带给宝贝更大的伤害。因此,适当的时候,父母也需要通过某种方式来释放自己内心的愤怒,释放愤怒可以帮助宝贝更好地感受来自父母的爱,也更好地帮助他理解他人的情绪。

1.释放愤怒有助于改善亲子关系


不管怎样克制,父母的愤怒情绪还是会通过表情或者体态语言以我们不知情的方式无意识地释放出来,他们的没有限制与压抑的愤怒形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最终会让宝贝感觉更加不知所措,带给他不安全感,让他觉得孤立、被疏离。因此,与其一味地压抑这种恶劣情绪,不如明明白白告诉宝贝,你对他的行为感到很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