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科 > 消化内科 > 黄疸 > 黄疸常识

新生儿黄疸的类型有哪些

新生儿黄疸的类型有哪些

新生儿黄疸疾病非常的多见,有较多的新生儿会在出生之后出现黄疸的症状,从而对于他们的健康带来了伤害,此病的类型较多,大家应当清楚去了解此病的类型才可以,接下来为大家来介绍一下新生儿黄疸疾病的类型主要有哪些呢。

生理性黄疸,由于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足月儿在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 5-7天可以消退,但一般不超过2周;而早产儿多于生后3-5天出现黄疸, 7-9天可以消退,最长可延长到3-4周。对于生理性黄疸,无需特殊处理,多带宝宝到户外晒晒太阳,能有效帮助退黄,但不要让宝宝直接在猛烈的太阳下照射,以免强烈的紫外线伤害了宝宝稚嫩的皮肤。

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一般发生在健康足月的母乳喂养儿上,目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母乳性黄疸一般出现在生后3-4天,可持续2-3周甚至2-3个月才消失,但除黄疸外,宝宝其他方面是正常的。经医生检查诊断是母乳性黄疸的宝宝,可以暂停母乳喂养一段时间,黄疸即可渐渐退去。

母婴血型不合,母婴血型不合而导致的宝宝黄疸多数出现在出生后2-3天,常见的是ABO溶血,即母亲是O型血,宝宝是A型或B型血,宝宝除了黄疸外,还可能有贫血和肝脾肿大的特征。一旦被确诊为是新生儿溶血,一定要尽快采用蓝光照射治疗,绝不可拖延,否则,黄疸进行性加重可能引起胆红素脑病,如不及时治疗,宝宝可能很快会死亡,即便幸存,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药物性黄疸,磺胺等一些具有氧化作用的药物,可导致病理性黄疸。有报道,母亲在孕期使用过非那根、安定等药物,会导致新生儿出生后黄疸加重。因此,母亲在怀孕期间用药一定要谨慎,所有药物的使用,都要咨询过专业的医师,切不可擅自用药。

引起宝宝黄疸的原因多而复杂,家长不容忽视,一旦发现自己的宝宝出现了黄疸,应及时送往医院请专科医师诊治,以明确诊断,做出及时有效的处理,以免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此外,家长也应该做好家庭护理工作,防止并发症。

朋友们在认识到了上面的介绍之后,已经清楚的了解到了新生儿黄疸疾病的类型有哪些了,黄疸的出现对于孩子的侵害是极为严重的,大家应当清楚的去了解黄疸才行,而且需要展开该病的预防工作,孩子发病之后积极的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