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绦虫病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常见的绦虫病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很多人对绦虫病的诊断方法感兴趣,只有积极把握绦虫病的诊断方法,才能够因此得出积极的确诊和治疗,那么绦虫病的诊断方法有哪些呢?如下便是具体分析。

成虫与幼虫大量感染可引起小肠黏膜机械性与毒性刺激。头节吸盘、小钩、体表的微毛对人肠黏膜有明显损伤;虫体分泌物也可产生毒性作用。在成虫附着的肠黏膜发生坏死、溃疡、细胞溶解以及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浸润。幼虫侵入也可以破坏黏膜绒毛,引起小肠吸收与运动功能障碍。本病反复自身感染为常见现象,故可造成严重感染。国内王胜淼等报告(1956)在*感染的虫数可达l500 条,最多一例为37482 条。

微小膜壳绦虫感染,在宿主体内可产生一定的免疫反应。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特异性IgA,IgG,IgM 均有不同程度上升,肠灌洗液特异性:IgA 和IgE也有所增高。动物实验证明,血清特异性IgG 和IgE 抗体可被动转移保护性免疫力。此外,保护性免疫力与T 细胞有关,T 细胞被动转移也能影响免疫力。

绦虫病的诊断方法:

诊断:粪便中查见虫卵或妊娠节片即可确诊。虫卵数稀少者可用氯化钠或硝酸钠饱和液漂浮法浓集,取表面液体镜检。

实验室检查:粪便中查见虫卵或妊娠节片,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略增多。虫卵数稀少者可用氯化钠或硝酸钠饱和液漂浮法浓集,取表面液体镜检。

对上述绦虫病的诊断方法,大家一定要积极把握,当然大家在把握了绦虫病的诊断方法之后,还一定要积极咨询相关专家,以帮助大家得出准确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