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科 > 消化内科 > 黄疸 > 黄疸治疗

新生儿黄疸应该如何治疗

新生儿黄疸应该如何治疗

新生儿黄疸属于一种多发的疾病了,给很多的患儿会带来相当严重的危害,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此病的出现治疗方面必须要及时进行才可以,希望妈妈们可以在生活中多了解一些此病的治疗办法,下面为朋友们介绍一下此病的治疗办法有哪些呢。

黄疸应该如何治疗  

黄疸不是一个独立疾病,而是许多疾病的一种症状和体征,尤其多见于肝脏、胆系和胰腺疾病。要对症治疗。

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标准应为随胎龄、日龄和出生体重而变化的多条动态曲线。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方案应建立在病史、病程、体检和权衡利弊的基础上。推荐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生儿黄疸干预标准见表1、2,并做以下说明。

1. 在使用推荐方案前,首先评估形成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新生儿处于某些病理情况下,如新生儿溶血、窒息、缺氧、酸中毒(尤其高碳酸血症)、败血症、高热、低体温、低蛋白血症、低血糖等,易形成胆红素脑病,如有上述高危因素应尽早干预。

2. 24h以内出现黄疸者,应积极寻找病因,并给予积极的光疗措施。

3. 24~72h,出院前出现黄疸者至少要检查1次血清胆红素,出院后48h应于社区或医院复查胆红素,以监测胆红素水平。

4. 出生后7d内(尤其是出生后3d内)接近但尚未达到干预标准者,应严密监测胆红素水平,以便得到及时治疗。无监测条件的地区和单位可适当放宽干预标准。

5. "考虑光疗"是指在该日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可以根据临床病史、病程和体检做出判断,权衡利弊,选择光疗或严密监测胆红素。

6. "光疗失败"是指光疗4~6h后,血清胆红素仍上升8.6μmol/(Loh)[0.5mg/(dloh)>,如达到上述标准可视为光疗失败,准备换血。

早产儿胆红素增长速度快,肝脏及血脑屏障发育更不成熟,干预方案应有别于足月儿。早产儿黄疸治疗标准按照胎龄、日龄、出生体重而形成多条动态曲线。有形成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的早产儿,应予以更早期的预防性光疗。

一、干预方法

(一) 光照治疗

1. 光源:蓝光最好(主峰波长为425~475nm),也可选择白光(波长550~600nm)或绿光(波长510~530nm)。

2. 方法:单面光疗法、双面光疗法。

3. 时间:分连续和间歇照射。前者为24h连续照射;后者是照10~12h,间歇14~12h。不论何法,应视病情而定。

4. 光疗期间需密切监测血清胆红素浓度,一般12~24h测定1次,对溶血病及血清胆红素浓度接近换血指征者,应每4~6h测定血清胆红素和红细胞压积。光疗结束后,连续监测2d,以观察有无反跳现象。当反跳值超过光疗前水平时,需再次光疗。

(二) 光疗注意事项

1. 灯管连续使用2 000~2 500h需更换新灯管。在治疗Rh溶血病等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时,应更换新灯管。

2. 光疗箱要预热,待灯下温度在30℃左右时才放患才入内。

3. 用黑色、稍硬不透光纸片或布遮盖双眼,尿布遮盖生殖器。

4. 由于光疗时不显性失水增加,因此光疗时液体入量需增加15%~20%[以ml/(kgod)计>。

(三) 光疗的副作用

目前认为光疗相当安全,基本无明显并发症。有一些相对较轻和一过性的并发症。

常见表现有发热、腹泻、皮疹、核黄素缺乏、青铜症及低血钙等。

二、换血疗法(参见新生儿溶血病诊疗常规)

(一) 血液的选择

1. Rh血型不合时,采用Rh血型与母同型,ABO血型与新生儿同型或O型血。在Rh(抗D)溶血病无Rh阴性血时,也可用无抗D(IgG)的Rh阳性血。

2. ABO血型不合时,最好采用AB型血浆和O型红细胞混合后换血,也可选用O型或与子同型血液换血。

3. 对有明显心力衰竭的患儿,可用血浆减半的浓缩血来纠正贫血和心力衰竭。

4. 血液首选新鲜血,在无新鲜血的情况下可使用深低温保存的冷冻血。换血前先将血液在室内预热,使之与体温接近。

在看到了以上的介绍之后,大家已经清楚的了解到了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办法有哪些了,当宝宝出现黄疸疾病后就带来伤害,让家长朋友们比较担心,所以大家需要清楚了解此病的知识,而且在生活中进行新生儿黄疸的预防,出现黄疸的症状后一定要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