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阑尾炎后有哪些治疗原则

发生阑尾炎后有哪些治疗原则

生活中常见的急腹症要属阑尾炎发病了,其在发生后身体会发生严重的发热,并有恶心、呕吐发作,继而就会出现明显的右下腹部压痛的表现,如发生后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会因炎症的过度刺激而造成肠穿孔。那么,发生阑尾炎后有哪些治疗原则呢?

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首次发病时,症状体征较轻,发病缓慢,经用抗感染治疗可治愈,一般不需手术,经治疗后效果不理想,病情加重,可行阑尾切除术。

2.急性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发病急,有明显的转移性右下腹痛并且比较剧烈,右下 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严重,伴有寒颤高热39℃以上,白细胞计数15*109以上,中性白细胞0.90(90%)以上的病人,应及早施行手术。

3.急性阑尾炎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当疼痛和体征明显,触痛及腹肌紧张范围广,体温39.5℃左右,白细胞计数2万以上,中性白细胞0.95(95%)时,应立即手术,切除阑尾。积极抗感染治疗。

4.阑尾周围脓肿或局限性腹膜炎:发病后48小时以上,右下腹可触及包块,有局限性腹膜炎,中毒症状不明显,估计切除阑尾的可能性不大,采用内科疗法,如禁食、输液、抗生素加灭滴灵静脉输注,促使局限性炎症吸收消散。待3个月后施行手术,切除阑尾,以防 复发。若内科治疗过程中,患者腹痛加重,体温升高,腹部包块增大,须行脓肿切开引流。

5.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症状体征典型,而且以往有过类似发作史,应做阑尾切除术。

急性阑尾炎的几种类型

1、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

又称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常由单纯阑尾炎发展而来。阑尾显著肿胀,浆膜高度充血,表面覆以纤维素性渗出物。镜下可见炎性病变呈扇面形由表浅层向深层扩延,直达肌层及浆膜层。阑尾壁各层皆为大量嗜中性粒细胞弥漫浸润,并有炎性水肿及纤维素渗出。阑尾浆膜面为渗出的纤维素和嗜中性粒细胞组成的薄膜所覆盖,即有阑尾周围炎及局限性腹膜炎表现。

2、急性坏疽性阑尾炎

是一种重型的阑尾炎。阑尾因内腔阻塞、积脓、腔内压力增高及阑尾系膜静脉受炎症波及而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等,均可引起阑尾壁血液循环障碍,以致阑尾壁发生坏死。此时,阑尾呈暗红色或黑色,常导致穿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或阑尾周围脓肿。

3、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为早期的阑尾炎,病变以阑尾黏膜或黏膜下层较重。阑尾轻度肿胀、浆膜面充血、失去正常光泽。黏膜上皮可见一个或多个缺损,并有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纤维素渗出。黏膜下各层有炎性水肿。

上述就是治疗阑尾炎的原则,大家在看节后如发生了有这样的类似表现,一定要积极的进行有序治疗,毕竟每个患者的发病病情、体质等各方面都有很大不同,抓住有利治疗时机争取尽快的及早治愈才是最为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