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疗法有哪些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疗法有哪些

自古以来,很多人对中医治疗深信不疑。中医在我国更是源远流长,解决了很多医学上的难题,受到很多患者的信任。据了解,中医疗法相对外科手术而言,具有更安全,效果有时更明显。反流性食管炎在临床上通常会使用中医治疗的方式,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做详细介绍。

1、肝胃郁热证 :证见口中泛酸,胃脘胀痛 ,两胁胀闷 ,嗳腐酸臭,口干口苦 ,心烦易怒,大便秘结 ,舌质红 ,苔黄腻 ,脉弦滑。此为肝胃郁热 ,胃失和降。治用清肝泄火、和胃降逆法,方用左金丸加减 :黄连6g ,吴茱萸5g,栀子10g,黄芩10g ,乌贼骨20g ,煅瓦楞30g。

2、肝胃不和证:证见反酸嗳气,两胁胀痛,胃脘胀满,胸骨后疼痛,食欲不振,大便不畅 ,舌淡红 ,苔薄白 ,脉弦。此为肝气郁结 ,胃失和降。治宜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0g ,白芍10g ,陈皮10g,枳壳 10g ,香附10g ,川芎10g ,炙甘草5g。

3、脾虚气滞证:证见反酸或泛吐清水,胃脘胀满,胸骨后隐隐作痛,嗳气则舒,食欲减退,大便不调,舌质淡 ,苔薄白,脉弦细。此为脾虚气滞,胃失和降。治宜健脾消胀,和胃降逆,方用健脾消胀方加减 (我院传统药方 ):党参20g,茯苓20g,枳实10g,厚朴10g,炒白术20g,焦三仙30g,丹参 15g。

4、脾胃虚寒证:证见泛吐酸水,呕吐清涎,胃脘隐痛,胀闷不舒,喜暖喜按,纳差,喜热饮,大便稀溏,舌质淡 ,苔白腻,脉沉迟。此为脾胃虚弱 ,肝气犯胃所致。治宜健脾温中,疏肝理气 ,方用理中汤加减:党参20g,茯苓20g,炒白术20g ,干姜10g ,炙甘草5g。

5、气虚血瘀证:证见反酸日久,胸骨后疼痛难忍,吞咽困难,饮食不下,咽中可有异物感,面色不华,倦怠乏力 ,形体消瘦,口干咽燥,舌质暗,有瘀点,脉弦涩。此为气阴两虚 ,血脉瘀阻。治宜益气养阴,化瘀散结,方用启膈散加减:沙参10g ,茯苓15g ,郁金10g,砂仁壳5g,川贝10g ,丹参5g ,荷叶蒂10g ,杵头糠10g。

通过以上了解,相信您对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疗法有了新的认识,希望以上介绍对您有所帮助。患者在选择治疗方式时不能单单只凭借患者个人的喜好,要根据自己的病情来定,选择最适合自己病情的治疗方式,听从医生的建议,祝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