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科 > 消化内科 > 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病变治疗方法有哪些

胆囊息肉病变治疗方法有哪些

胆囊息肉病变治疗方法是很多患者关注的,据了解胆囊息肉病变治疗要根据息肉大小,良性和恶性等不同,给予手术治疗。那么哪种方法更适合你呢?如下就是具体分析。

胆囊息肉病变治疗方法:

(1)胆固醇息肉:大多数人无症状,且胆囊功能良好。患者在平时应每3~6个月予以B超随访,一旦出现明显症状或息肉迅速增大才考虑手术。如胆囊功能良好,可行经皮胆囊镜息肉摘除。此类息肉直径往往<10mm(82%),并以多发性为主(75%),外观呈桑椹状,蒂细如线,质脆易落,很容易摘除。如胆囊功能不良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

(2)良性非胆固醇性胆囊息肉:包括腺瘤与腺肌瘤病、炎症性息肉及腺瘤样增生罕见的间叶组织肿瘤等。其中炎症性息肉虽无恶变报道,但均伴有程度不等的胆囊炎症,且多有临床症状,其余类型则均有恶变可能,因此一经查实应及时手术切除同时做病理切片以明确病变的性质。

胆囊息肉样病变易发生肿瘤的高危因素主要有6个方面:①单发;②直径>10mm;③广基或蒂粗大;④病变增长;⑤年龄>50岁;⑥合并胆石。但有专家强调,对直径<10mm的息肉也不能放松警惕,必须定期随访。对胆囊息肉样病变可采用3种不同的胆囊切除术:即在胆囊周围结缔组织中剥离的单纯胆囊的除术、切除全部胆囊结缔组织的全厚胆囊切除术及加做胆囊床部分肝组织切除的扩大胆囊切除术,根据术前判断胆囊息肉性质加以选择。就癌肿而言,直径<18mm者仍有早期癌的可能,仍可经膜腔镜胆囊切除行全厚胆囊切除,若术后病理证实已浸润至浆膜层下,则可行二次探查术。但若直径>18mm,即有晚期癌的可能,可直接开腹行扩大胆囊切除术,甚至要做广泛淋巴结清扫。

如上是对胆囊息肉病变治疗方法做出的分析,希望患者给予关注,因为只有正确了解胆囊息肉病变治疗方法才能够帮助大家准确的治病,以规避疾病不必要危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