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科 > 消化内科 > 蛔虫病

猪蛔虫病的病因

猪蛔虫病的病因

猪蛔虫病是由猪蛔虫(Ascarts suum)寄生在猪体内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感染普遍,分布广泛,严重地危害养猪业的发展。

病原
猪蛔虫的成虫寄生于猪小肠中,是一种大型线虫,新鲜虫体为淡红色或淡黄色,死后转为苍白色。虫体呈中间稍粗、两端较细的圆柱形。头端3个唇片,一片背唇较大,两片腹唇较小,排列成品字形。雄虫比雌虫小,体长15~20cm,宽约0.3cm,尾端向腹面弯曲,形似鱼钩。泄殖腔开口距尾端较近,有交合刺一对,一般是等长的,长约0.2~0.25cm,无引器。雌虫长20~40cm,宽约0.5cm,虫体较直,尾端稍钝。生殖器官为双管型,由后向前延伸,两条子宫合为一个短小的阴道,阴门开口于虫体前1/3与中1/3交界处附近的腹面中线上。肛门距虫体末端较近。猪蛔虫的受精卵大小为60~70μm×40~60μm,黄褐色或淡黄色,短椭圆形,卵壳厚,最外层为凹凸不平的蛋白膜。

猪蛔虫的成虫寄生在猪的小肠里,雌虫产出大量的虫卵(1条雌虫一昼夜可产10万~20万个虫卵),随病猪的粪便排到外界被污染水和土壤等。虫卵在10~37℃潮湿的环境里经15~30d可发育为感染性虫卵,被猪吞食后受到感染。卵中幼虫在小肠内逸出,钻入血管并从腹腔移行至肝,再随血液循环到肺脏,经细支气管、支气管移行到咽喉部,再吞咽到消化道,在小肠内经2~3个月发育为成虫,其寿命7~10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