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科 > 消化内科 > 黄疸 > 黄疸常识

新生儿黄疸的病因是什么

新生儿黄疸的病因是什么

新生儿黄疸属于生活中多见的一种疾病了,较多的新生儿会出现此病的症状,让他们的大便发黄,而且皮肤颜色发生了改变,严重的伤害到了他们的身体健康,究竟是什么样的因素引发了新生儿黄疸的出现呢,在这里为大家来介绍一下吧。

正常胆红素代谢,胆红素的来源与形成:80%~85%的胆红素来源于成熟红细胞的血红蛋白。正常红细胞的寿命平均为120天,从衰老和损伤的红细胞释放出来的血红蛋白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脾、肝、骨髓)吞食、破坏和分解,在组织蛋白酶的作用下成为血红素、铁和珠蛋白(铁被机体再利用,珠蛋白进入蛋白代谢池),血红素经血红素加氧酶的作用转变为胆绿素,胆绿素再经胆绿素还原酶作用还原成胆红素。

正常人每天由红细胞破坏产生的血红蛋白约60~80g/l,生成的胆红素总量约为340~510μmol/l,平均425μmol/l;此外,另有15%~20%的胆红素来源于骨髓中未成熟红细胞的血红蛋白(无效造血),及肝内游离的血红素、含血红素的蛋白质(包括肌红蛋白、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细胞色素p450等),这些物质产生的胆红素称之为旁路性胆红素;从血红蛋白分解来的胆红素(亦包括旁路性胆红素)称之为非结合胆红素(unconjugatedbilirubin);非结合胆红素迅速与血清白蛋白结合,形成非结合胆红素白蛋白复合物,再经血循环运输至肝脏。非结合胆红素不溶于水,不能从肾小球滤出,故尿液中不含有非结合胆红素。但非结合胆红素呈脂溶性,与脂肪组织有较好的亲和力。

肝脏对非结合胆红素的摄取、结合与排泄功能:肝脏对非结合胆红素的摄取,肝脏是胆红素代谢的重要场所。非结合胆红素白蛋白复合物经血液运输到肝细胞时,根据超微结构观察,非结合胆红素与白蛋白分离后,即经肝血窦disse’s间隙被肝细胞的微突所摄取,进入肝细胞后,非结合胆红素被肝细胞浆内的特殊蛋白y及z所携带(y及z蛋白作为载体),运送至肝细胞的滑面内质网的微粒体内。

非结合胆红素的结合(即结合胆红素的形成),在滑面内质网的微粒体内有葡萄糖醛酸转移酶,非结合胆红素在该酶的作用下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葡萄糖醛酸酯,或称为结合胆红素(conjugatedbilirubin)。与1个分子葡萄糖醛酸结合的结合胆红素称胆红素ⅰ(单酯),与2个分子葡萄糖醛酸结合的结合胆红素称胆红素ⅱ(双酯)。从胆汁中排泌的结合胆红素大部分是双酯胆红素。因结合胆红素呈水溶性,可经肾小球滤过而从尿中排出,故尿中胆红素定性试验阳性。

看到了上面的知识之后,大家应当对于新生儿黄疸疾病的主要病因有了一些认识了,黄疸的病发率特别的高,会有很多的孩子出现此病的症状,带给他们严重的伤害,大家必须要清楚的了解黄疸疾病的知识,注意在宝宝的身边做好此病的预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