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有哪些类型表现呢

脂肪肝有哪些类型表现呢

大家都听说过脂肪肝疾病,在其发生之时身体会出现异常的消化功能异常表现,如: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恶心等等,使之十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其实对于脂肪肝在临床分为好多种类型的。那么,脂肪肝有哪些类型表现呢?

1.肥胖性脂肪肝:由于营养过剩,肝脏周围脂肪组织过多而使脂肪酸的释放增加,以致肝脏对脂肪的排泄出现障碍,最终导致脂肪在肝内堆积。据统计,50%的肥胖者有肝内脂肪浸润现象,重度肥胖者96%可发生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75%~95%慢性嗜酒者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

2.炎症性脂肪肝:最常见的是病毒性肝炎。其原因主要是慢性肝炎病人进食热量过多,超过身体代谢的需要而转化为脂肪积存于全身,其中肝中积存则表现为脂肪肝。

3.糖尿病性脂肪肝: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病人患脂肪肝的几率较低,约为4。5%左右。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病人患脂肪肝的几率较高,可达37%。

4.营养缺乏性脂肪肝:因长期厌食、节食、偏食、素食、吸收不良综合征及胃肠旁路手术等原因,造成*缺乏营养而消瘦,需要经常动用组织中的脂肪,但又不能在肝脏内实现正常转化,以致发生堆积至脂肪肝形成。这也是瘦人也得脂肪肝的病因。

5.药物性及毒物性脂肪肝: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四环素、抗肿瘤药、四氯化碳、苯、砷、铝等,可引致脂肪肝的发生。

6.妊娠急性脂肪肝:多发生于妊娠36~40周,重症者常伴发肝性脑病、肾衰竭、消化道出血。虽然脂肪肝的发生与遗传无直接关系,但因糖尿病、高血脂症(尤其是乳糜血症)多与家族遗传相关,所以与上述原发病相关的脂肪肝与遗传有一定的关联。

中医治疗脂肪肝有哪些方法

一、健脾益气

过食肥甘厚味和长期嗜酒无度,易生湿酿浊,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肥甘厚味易生湿邪,湿盛伤脾,脾失健运,土襄木郁,肝失条达,脾伤则无以化生气血精微,痰浊内生,日久化瘀,痹阻血络,浸淫肝脉,致肝失所养,痰浊沉积而为病。病位在肝,干于脾。症见身体困倦、胁肋胀满、呕恶少食,女子可见带下缠绵。舌质淡有齿痕、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沉弱。治疗常选黄芪、白术、云苓、山药、苍术配以郁金、香附、赤芍等。

二、补肾培元

脂肪肝发病以中老年为多,此时肾中精气始衰,气血渐虚,加之劳倦过度,饮食不节,或工作节奏加快,生活无序,使各脏器功能受损,久必及肾,其藏精、主水及气化功能失调,水不涵木,则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水湿不能运化,积而为瘀,痹阻肝脉。症见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男子阳痿早泄,女子月经不调。舌质淡或红,脉沉细或弦。肾阳偏虚者以右归饮为主,肾阴偏虚者左归饮为主。其中制首乌、枸杞子、女贞子、冬虫夏草、杜仲、黄精为常选药物。

三、活血化瘀

痰瘀同源,痰凝日久可致血瘀。现代研究证实,血脂高者往往伴有血液流变学改变。肝藏血,主疏泄,脂类的沉积表明肝之疏泄的异常。症见胁肋胀痛、肝区触痛明显、面色晦暗。舌质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滑或涩。常选失笑散、通窍活血汤、四物汤等加减,其中山楂、郁金、三棱、丹参、赤芍常用。若虚瘀并见,症见烦热口干,舌红、苔少、脉细,可加丹皮、白芍、制首乌。

四、消痰利水

脾肾之虚固然是湿浊脂质壅滞之源,但血中脂质异常,既是病理产物,又为致病因素。常见胁肋胀满、呕恶便溏、或口中臭秽、身热不扬。舌质红、苔薄黄腻,脉弦滑。常选五苓散、甘露消毒丹、温胆汤等加减。常用云苓、桂枝、滑石、黄芩、青陈皮、半夏、苍术、连翘、茵陈、藿香、枳实、泽泻、山楂等。

五、疏肝利胆

肝主疏泄,分泌胆汁,存于胆中,供消化脂肪之用。现代医学研究指出,肝脏又是脂代谢的场所。肝失于疏泄,湿浊内阻,气机涩滞,日久由气及血,脉络瘀阻,则脂质难消。症见胁肋胀闷不舒、咽干口苦、时有太息、心情抑郁、纳食不香,男子阳痿早泄、女子月经不调或乳胀带下。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细或滑。常选柴胡疏肝散、逍遥散、越鞠丸加减,多选用柴胡、香附、川芎、苍术、栀子、当归、薄荷(后下)、郁金等药物。

六、清热通腑

脂肪肝的形成与酒食过度、嗜食肥甘厚味密切相关。症见脘腹胀满、纳食不香、呕恶烦闷、大便不爽或秘结,部分患者还伴有严重的面部痤疮或面色污秽黧黑,皆因瘀毒实邪所致。常选用防风通圣散、当归龙荟丸、枳实导滞丸等加减。其中大黄、草决明、槐花、虎杖等为常用之药。

上述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脂肪肝的类型,希望大家在平时生活中一定要重视脂肪肝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同时建议大家多了解一些脂肪肝的保健和预防方法,这样对于我们大家身体的健康长寿都是有很大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