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科 > 消化内科 > 黄疸 > 黄疸常识

了解黄疸的发病原因

了解黄疸的发病原因

如果家里有小孩子的话,相信家长朋友们对于黄疸这种疾病都是非常熟悉的,因为这新生儿在刚刚出生的时候,几乎都会患有不同程度的黄疸,很多家长都会害怕这种疾病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影响,所以就想要最近进行预防,那么家长在预防的时候有没有了解过黄疸的发病原因呢!

1、生理性黄疸

这种现象是新生儿独有的,是由于孩子在宫内还没有出生时,氧气摄入过少,导致红细胞生成的多,但是这些红细胞非常不稳定和不成熟,很容易被破坏。孩子出生后会形成高于成人两倍的胆红素,再加上新生儿肝脏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善,这些胆红素非常不容易代谢出去,长期积累,会造成黄疸现象。

2、母乳性黄疸

这也是一种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因素,而且是非常特殊的一种病理性黄疸。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它能抑制新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使其浓度增加,出现新生儿皮肤和巩膜的黄染。

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黄疸明显下降,若再次哺乳,黄疸又上升。

不过母乳性黄疸对孩子的危害非常小,不会向其他类型那样引起发烧和食欲不振的症状,也不会不会引起神经系统的伤害,所以家长不要担心。这时候建议妈妈停止给新生儿喂母乳,可以先用牛奶代替,黄疸现象很快就会消失。

3、溶血性黄疸

这种类型的黄疸,是由于母亲和新生儿的血型不同造成的。如果母亲为O型血,孩子是B或AB型血,造成的黄疸一般比较严重,这种情况的发生率为11.9%,而其他血型不同的话症状则会很轻。

其黄疸特点是: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就会出现,而且随着时间的发展会逐渐严重,如果症状较重,建议有医生治疗。症状较轻的话,只要采用光照疗法即可。

4、感染性黄疸

这是由于孩子在宫内感染病毒或细菌引起的,这些病毒细菌损害了新生儿的肝功能,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受阻导致黄疸。比较常见的病毒有: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还有一些比较少见,比如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这种类型的黄疸是最多见的,其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黄疸患者需要采取哪几方面的饮食护理措施呢?

1、适宜食用低脂肪食物:黄疸会抑制肝功能,所以吃太多的高脂肪食物,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对黄疸的康复不利,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有障碍。而少吃富含脂肪的食物,不仅可以保障身体健康,还会缓解肝功能紊乱引起的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

2、植物蛋白丰富的食物要多吃:植物蛋白有利于身体健康,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对黄疸的康复有益处。另外为了保证膳食平衡,要多吃富含植物蛋白的食物,如大豆以及豆制品的食物。

3、进补矿物质:很多矿物质有抗病的作用,所以要合理安排富含矿物质的食物,如菠菜、蘑菇、鸡蛋等等。

4、食物要容易消化:食物易消化,营养物质才会容易被我们的身体吸收,才益于黄疸的康复。所以在饮食安排上要特别注意给予容易消化的食物,而且主食的量也一定要合理安排。

5、平衡膳食:黄疸患者的体质会偏酸性,这对身体器官来说也是一种负担,而且非常不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所以建议大家适当的安排碱性食物,鸡、鸭、鱼、肉、等酸性食物要少吃,而水果蔬菜要适量多吃,达到平衡膳食的目的。

如果家里的小孩就伴有黄疸这种疾病,家长朋友们不想通过药物来进行治疗的话,也可以通过调节自己的日常饮食,食用低脂肪食物,多吃一些植物蛋白丰富的食物,保证日常饮食的平衡等方法来帮助孩子对这种疾病进行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