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科 > 消化内科 > 黄疸 > 黄疸治疗

治疗母乳性黄疸的办法是什么呢

治疗母乳性黄疸的办法是什么呢

母乳性黄疸疾病特别的严重,很多的小宝宝会遇到此病,受到了疾病的危害,提醒妈妈们要将母乳性黄疸引起重视,该病的到来应当积极的进行治疗,因此妈妈们应当清楚的去了解此病的治疗办法,有哪些措施有效的治疗此病呢。

1.继续母乳喂养,不主张为诊断而停母乳。正确的做法是鼓励母亲继续喂奶,可采取多次少量的母乳喂养的方法。早发型母乳喂养性黄疸鼓励频繁喂奶,避免添加糖水。喂奶最好在每天10次以上,同时密切观察患儿的黄疸及一般状况、吃奶及体重增长情况。

2.干预措施,当出现高胆红素血症时,根据情况采取停母乳及其他干预措施。各种干预手段以尽可能不影响母乳喂养为前提,尽快降低胆红素水平。目前比较公认的干预标准为血清胆红素275~425μmol/l(16~25mg/dl)时停母乳,改配方奶喂养2天以上,直到胆红素降到安全范围再恢复母乳,300~375μmol/l(17.6~22mg/dl)时,暂停母乳改配方奶同时给予光疗。轻时可以继续吃母乳,重时应该停用母乳,改用其他配方奶。早产未成熟儿,血清胆红素达到170μmol/l时应停母乳给予光疗。

晚发型母乳性黄疸,血清胆红素<257μmol/l(15mg/dl)时不需停母乳;>257μmol/l(15mg/dl)时暂停母乳3天,>342μmol/l(20mg/dl)时则加光疗,一般不需用人血白蛋白或血浆治疗。支持疗法,同时注意保暖,增加热量、营养,预防感染。母乳性黄疸的愈后良好。但最近仍有测定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发现一组胆红素浓度256~427μmol/l(15~25mg/dl)母乳性黄疸患儿有1/3异常,将胆红素降至正常,则此改变消失。

提示母乳性黄疸有导致轻微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可能,应注意合理处理。喂母乳的早产儿比喂配方奶的早产儿更易发生黄疸且黄疸延迟消退。由于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胆红素易透过血脑屏障产生神经毒性。早产儿母乳性黄疸与胆红素神经毒性关系处于研究阶段,初步认为对于早产儿母乳性黄疸应相对积极,因为由于母乳性黄疸带来的神经毒性不应忽视。

上述的内容让大家特别清楚的认识到了母乳性黄疸的治疗办法有哪些了,该病让很多的宝宝遭受到了严重的危害,因此我们需要正确的了解此病的知识,应当清楚的了解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措施,对于宝宝的护理也是要加强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