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脂肪肝是怎样进行分类的

解析脂肪肝是怎样进行分类的

虽然脂肪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的常见,但大家要知道这种疾病的发病类型还是有很多的,如果患者在患上这种疾病之后,不能确定自己的患病类型那么就会因为无法做到对症治疗,导致自己的病情恢复缓慢,今天我们就请专家来介绍一下,脂肪肝都有哪些分类。

脂肪肝是怎样进行分类的

1 肥胖性脂肪肝:由于营养过剩,肝脏周围脂肪组织过多而使脂肪酸的释放增加,以致肝脏对脂肪的排泄出现障碍,最终导致脂肪在肝内堆积。据统计,50%的肥胖者有肝内脂肪浸润现象,重度肥胖者96%可发生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75%~95%慢性嗜酒者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

2 炎症性脂肪肝:最常见的是病毒性肝炎。其原因主要是慢性肝炎病人进食热量过多,超过身体代谢的需要而转化为脂肪积存于全身,其中肝中积存则表现为脂肪肝。

3 糖尿病性脂肪肝: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病人患脂肪肝的几率较低,约为4。5%左右。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病人患脂肪肝的几率较高,可达37%。

4 营养缺乏性脂肪肝:因长期厌食、节食、偏食、素食、吸收不良综合征及胃肠旁路手术等原因,造成*缺乏营养而消瘦,需要经常动用组织中的脂肪,但又不能在肝脏内实现正常转化,以致发生堆积至脂肪肝形成。这也是瘦人也得脂肪肝的病因。

5 药物性及毒物性脂肪肝: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四环素、抗肿瘤药、四氯化碳、苯、砷、铝等,可引致脂肪肝的发生。

6 妊娠急性脂肪肝:多发生于妊娠36~40周,重症者常伴发肝性脑病、肾衰竭、消化道出血。虽然脂肪肝的发生与遗传无直接关系,但因糖尿病、高血脂症(尤其是乳糜血症)多与家族遗传相关,所以与上述原发病相关的脂肪肝与遗传有一定的关联。

如何避免药物性脂肪肝

1.首先,必须严格掌握药物应用指征,避免滥用误用。

2.严格遵守医嘱十分重要,不要道听途说,自行买药服用。

3.一般来说,能伤肝的药物,在其说明书上都有注明,患者在服用时要注意阅读,严格按用药说明剂量使用,不要随便改变剂量,擅自加大药量。

4.用药前对其性能、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有较充分的了解。用药中必须仔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5.应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病人出现的各种早期征象。如早期脂肪肝仅有轻度的疲乏、食欲不振、腹胀、嗳气、肝区胀满等感觉。

6.新药使用时,一定要定期检查肝功能,监测各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联合用药时,需要考虑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加重肝损害。

7.对有药物过敏史及肝功能不全的病人,尽量少用药。如必须用药者,尽量选用同类药物中肝毒性较小的药物,或用其他药物代替。

8.当因病用药时间过久,即使药物未超过规定的剂量,但仍可造成肝脏损害,故应在医师指导下,尽量减少用药剂量和缩短用药时间,并注意检查肝功能。

如果大家想要在日常生活中远离药物性脂肪肝这种疾病的话,那么首先就应该要严格的遵守药物的应用指征,切记要避免自行滥用药物,对于一些能够伤到肝肾的药物,更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这样才能减少对于自己的肝脏损伤,避免自己患上脂肪肝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