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损伤的电生理诊断

周围神经损伤的电生理诊断

经常在一些工作中,由于一些意外的发生,很多人常常出现上肢周围神经损伤,一旦发生这种疾病,如果再不及时知道情况下,可能引起上肢的肌肉出现瘫痪,使患者失去劳动能力,下面介绍文章就是,介绍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电生理诊断。

1 电生理检查内容

1.1 肌电图检查  神经肌肉在兴奋时,都会发生生物电的变 化,如果将这种生物电的变化引导出来加以放大和记录即称 肌电图。它是一种根据神经肌肉的电生理改变来判断神经肌肉 疾患的检查方法。骨骼肌运动单位的动作电位,即运动单位 电位,是肌电图研究的主要对象。一个运动单位是由一个前角 细胞、轴突、运动终板以及所支配的肌纤维构成,它是随意 肌最小的功能单位。用同心针电极插入正常放松的肌肉时,可 以看到插入电位,这是由于针电极插入、挪动和叩击时对肌 肉纤维或神经支的机械刺激及损伤作用而诱发的电位。针电极 一旦停止移动,插入电位即消失呈电静息。而在神经损害的 病理情况下,由于失神经支配的肌纤维膜兴奋性提高,在针电 极插入时可发现插入电位延长,在松弛的肌肉见到各种自发 电活动,如纤颤、正尖波、束颤电位等。

 在肌肉轻收缩时,同心针电极可记录到运动单位电位, 它是通过容积导体在细胞外所记录到的正相起始的三相电位 ,是冲动接近、达到以及离开记录电极时形成的。肌肉轻收缩 时运动单位电位的时限、波幅和相位是很重要的观察指标。 在病理情况下,如神经损害发生轴索变性,则残存的神经可发 出支芽去支配那些神经支配的肌纤维,即所谓撌昭鴶现象 ,致运动电位的肌纤维数量增加,整合形成的运动单位电位可 发生时限增宽、相位增多和波幅增高的改变。在慢性周围神 经病变或前角细胞病变时,这种改变较为明显,波幅可高达5m V以上,称为巨大电位。

 正常肌肉大力收缩时,募集动员所有的运动单位参与工 作,并加速放电频率致许多运动单位电位互相重叠,不能分 辨出单个运动单位电位而形成干扰相。但在神经损害、轴索变 性时,运动单位电位脱失严重则募集反应显得稀疏,呈单纯 相或混合相(介于干扰相和单纯相之间的中介状态)。

1.2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1.2.1 神经传导的原理  神经轴索的膜电位为-20~100mV,当 外界施以电流刺激使局部去极化达-10mV~30mV时,到达动作电 位发放的临界点即产生动作电位,去极化的局部电流使位于 活动区两侧的未活动区去极化,并依次继续下去,这样神经冲 动从轴索受外部刺激的某一部位向两端同时传播,但在生理 条件下起源于前角细胞或感觉末梢的生理性冲动仅呈顺向(单 向)传导。有髓鞘神经的动作电位的传导是在郎飞结节与结 节之间呈跳跃式的前进,故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 ty,NCV)较快,而无髓鞘纤维的动作电位是持续在膜上缓慢地 扩散。

 在脱髓鞘或部分再生髓鞘的病理过程中,由于髓鞘变薄 ,影响冲动跳跃式前进可造成传导阻滞或传导减慢,电位波 形离散。节段性脱髓鞘以后,冲动传导呈连续缓慢扩散传导方 式,而不能跳跃式前进,从而减慢传导速度。神经的局部压 迫也可使神经冲动减慢。

通过专家讲解一些有关,介绍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电生理诊断的相关知识以后,一旦发生这种疾病,我们及时的做一系列科学规范的检查,另外在及时的配合相关的治疗,能有效的减少患者的疼痛,达到治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