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 伯牛患恶疾

麻风病 伯牛患恶疾

近日来,根据很多的麻风病患者反应,他们被麻风病疾病困扰着,都不知道该如何摆脱麻风病疾病。同时麻风病的治疗也成为头号问题。那么,麻风病 伯牛患恶疾 下面咱们一起解答吧。

《论语雍也》记云:“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伯牛,即冉耕,是春秋时期伟大教育家孔子的学生,很有美德,不幸得了恶疾。孔子去探望他时,他怕把病传染给老师,不愿让老师进屋,孔子只好隔着窗子握着他的手,同他谈话,无限惋惜地说:“难活了,这是命呀!这样好的人竟得这样的病!”慨叹不已。伯牛所患的这种恶疾,古代称之为“疠”、“疠疡”,或“大风”、“癞病”,相当于今日所谓之“麻风病”。身患这种病,是非常痛苦的。《黄帝内经》云:“疠者,营气热时,其气不精,故使其鼻柱(梁)坏而色(容颜)败也,皮肤伤溃。”《素问长刺节论》亦云:“病大风,骨节重,眉须堕(脱落)。”

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的秦简中,还有一段这样的记述:有人怀疑自己得了麻风病,去找医生看,经过询问和检查,医生说:病人眉毛脱落,鼻梁骨塌陷,并有感觉迟钝的现象,刺激鼻腔也不打喷嚏,四肢发生溃疡,手上无汗毛,说话声音嘶哑,是患了麻风病。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麻风病临床表现的描述。过去,对麻风病没有有效的治疗办法,只有隔离,有的病人就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中搭棚,独居世外,了此一生。他们在精神和肉体上的苦闷、痛楚是可想而知的,有的人甚至走上了自绝之路。“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后来也为麻风病所困。他曾多次向孙思邈讨取治疗麻风的药方。他的亲朋好友,看到他一个人孤苦伶仃地卧病在龙门山上,也纷纷向他赠医送药,结果还是治不好。患病期间,他写下了《病梨树赋》,诉说自己的痛苦和不幸,最后,他还是投河自杀了。

古代的麻风病人受到严重的歧视。《秦律》中规定:“疠者有罪,定杀。或曰生(活)埋……”有的被火烧或水淹处死。后来,麻风病人的待遇可能稍有改变,才在秦简中出现了“疠迁所”的记载。所谓“疠迁所”,就是专门收容麻风病人的隔离医院,这当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风病隔离医院,距今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后来,唐代麻风病流行,也曾把一些寺院辟作“疠人坊”,即专门收容麻风病人的医院,而且做到男女分住,给予一定的供养和照顾。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对传染病的认识,已达到相当的水平。在国外,大约到公元560年,著名医学家格利哥才提到东罗马帝国都城拜占庭医院中设有麻风病隔离病房,这比中国要晚了800多年我国古代人民随着与麻风病的不断斗争,发现了不少可以治疗该病的药物与方剂。《神农本草经》中治麻风病的药物,已有黄芪、巴戟天、枳实等。人们在偶然的机会中发现某些蛇类也有治疗麻风病的作用,如蟒蛇、乌蛇、白花蛇等,用它们的肉煮食,或将整条的蛇处理加工,制成药酒来喝,对麻风病也有一定的疗效。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名作《捕蛇者说》,就是描写永州(今属湖南省)人捕捉当地所产的一种“黑质而白章”的“异蛇”白花蛇可以用来治疗麻风病的事。当时的农民被迫去捕这种剧毒蛇,往往被咬中毒而死,造成了许多“捕蛇者”的悲剧。

看了以上介绍你对麻风病的发病因素了解了吧! 五官科专家说,想避免麻风病的发生要注意劳逸结合,多食清淡食物,要多注意观察麻风病,如有身体不适感,请立即去正规五官科医院就诊,以免耽误麻风病病情!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麻风病 伯牛患恶疾应该有所了解,最后祝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