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麻风病的诊断方法

了解麻风病的诊断方法

由于麻风病患者,传染性非常强,所以大家在平时十分注意预防麻风病。平时不仅要做好自检工作,而且还会观察自己的皮肤是否有变化。比如皮肤是否出现环状红斑或者肉样瘤。如果出现这些症状的话,一定要及时去正规医院进行检查。下面就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麻风病的,诊断方法都有哪些?

麻风病怎么做好诊断?

1.需要鉴别的皮肤病

瘤型麻风应与皮肤黑热病、神经纤维瘤、斑秃、结节性黄色瘤、鱼鳞病、酒渣鼻、脂溢性皮炎、结节性红斑、皮肌炎等鉴别:结核样型麻风应与肉样瘤、环状红斑、持久隆起性红斑、皮肤黑热病浅色斑型、环状肉芽肿、寻常性狼疮、体癣、远心性红斑等鉴别;未定类麻风应与麻风病、贫血痣、皮肤黑热病浅色斑型浅色斑型和花斑癣等鉴别:界线类麻风应与红斑性狼疮、皮肤黑热病、蕈样肉芽肿(浸润期)等鉴别。

2.需要鉴别的神经病

如脊髓空洞症,其他原因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炎、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进行性增殖性间质性神经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股外侧皮神经炎、面神经麻痹等。

麻风病有什么病因?

病原菌是麻风杆菌。离体后的麻风杆菌,在夏季日光照射2~3小时即丧失其繁殖力,在60℃处理一小时或紫外线照射两小时,可丧失其活力。一般应用煮沸、高压蒸气、紫外线照射等处理即可杀死。

麻风病人是麻风杆菌的天然宿主。麻风杆菌在病*内分布比较广泛,主要见于皮肤、黏膜、周围神经、淋巴结、肝脾等网状内皮系统某些细胞内。在皮肤主要分布于神经末梢、巨噬细胞、平滑肌、毛带及血管壁等处。在黏膜甚为常见。此外骨髓、睾丸、肾上腺、眼前半部等处也是麻风杆菌容易侵犯和存在的部位,周围血液及横纹肌中也能发现少量的麻风杆菌。麻风杆菌主要通过破溃的皮肤和黏膜排出体外,其他在乳汁、泪液、*及阴道分泌物中,也有麻风杆菌,但菌量很少。

麻风病的传染源是未经治疗的麻风病人,其中多菌型患者皮肤黏膜含有大量麻风杆菌,是最重要的传染源。传染方式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染,其次是间接接触传染。

上面的文章给我们详细的介绍了,引起麻风病常见的原因都有哪些?通过上面文章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麻风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由于,没有及时接受治疗的麻风病人而引起的,他们的皮肤粘液中含有大量的麻风杆菌。不过这些并不干净的话,可以用煮沸或者紫外线照射,而使他们丧失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