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的症状特征有哪些呢

近视的症状特征有哪些呢

很多的人都知道近视对眼睛的伤害,但是大家知道吗?如果患有近视这种疾病,大家可以通过身体一些症状来进行判断。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自己的眼睛底部,就可以看到一些症状反应了!

低度近视眼眼底变化不明显,高度近视眼,因眼轴的过度伸长,可引起眼底的退行性改变,具体表现如下:

(1)豹纹状眼底:视网膜的血管离开视盘后即变细变直,同时由于脉络膜毛细血管伸长,可影响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营养,以致浅层色素消失,而使脉络膜血管外露,形成似豹纹状的眼底。

(2)近视弧形斑视盘周围的脉络膜在巩膜伸张力量的牵引下,从乳头颞侧脱开,使其后面的巩膜暴露,形成白色的弧形斑。如眼球后极部继续扩展延伸,则脉络膜的脱开逐步由乳头颞侧伸展至视盘四周,终于形成环状斑。此斑内可见不规则的色素和硬化的脉络膜血管。

(3)黄斑部:可发生形成不规则的、单独或融合的白色萎缩斑,有时可见出血。此外,在黄斑部附近偶见有变性病灶,表现为一个黑色环状区,较视盘略小,边界清楚,边缘可看到小的圆形出血,称为Foster-Fuchs斑。

(4)巩膜后葡萄肿:眼球后部的伸张,若局限于一小部分时,从切片中可以看到一个尖锐的突起,称为巩膜后葡萄肿。这种萎缩性病灶如发生在黄斑处,可合并中心视力的操作。

(5)锯齿缘部及周边部囊样变性,甚至形成破孔。

近视的显著特征。

1、视力减退:

简单来说,近视眼就是“看近清楚,看远不清楚”。高度近视眼常常因为屈光间质浑浊和视网膜、脉络膜变性引起,其远、近视力都不好,有时还会有眼前黑影浮动(飞蚊症)。

2、视觉疲劳:

近视由于看不清楚远处物体,在看书、写字是为了看清字体,往往把书本放得很近。这就增强眼外肌中的内直肌收缩,使两眼向内汇聚,集合作用加强,以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对应部位;同时,为使近距离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清晰,眼内的睫状肌也增强收缩,调节紧张相应增强。眼的肌肉长时间处于过度紧张的状态,很容易造成视觉疲劳,而且还会加快近视的发展。有些人在看书、写字或者近距离工作时间较长后,出现字体模糊、眼胀、眼痛、眼眶痛、甚至眩晕、恶心等症状,重者疼痛向眼眶深部扩散,甚至引起偏头痛,亦可引起枕部、颈项肩背部的酸痛,这是由于眼部的感觉神经发生疲劳性知觉过敏所致。孩子看书时间长后会感到字迹模糊、字行错乱、双影。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经常喜欢眯着眼睛看,这是因为远距离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所形成的物象不清晰,呈朦胧状态,眯起眼睛时,犹如眼前放了一个小孔镜片,增加了眼内成像的焦点深度,能够看得更清楚些。但眯着眼睛看,也会使肌肉过度疲劳,容易引起眼疲劳。同时长期眯着眼睛看东西也会使角膜各子午线屈光力产生轻微变化,从而导致散光。由于眼睛抵抗力下降,有时会反复发生睑缘炎、麦粒肿、慢性结膜炎等。

3、飞蚊症:

飞蚊症指眼前出现点状、线状或蛛网状黑影飘动,犹如“蚊蝇”在眼前飞来飞去,黑影有的像蚊蝇的翅或网状,有的像小空泡或烟雾状,虽眼球转动而飘动,时隐时现。这种情况与人眼球内的玻璃体变化有关。正常的玻璃体是由极为细长的纤维丝所组成,纤维丝间隙充满粘性半流体,还充满粘蛋白,呈透明的凝胶状态。但随着人的年龄增长,特别到了老年期,玻璃体发生退行性改变,使原来的凝胶状态发生液化,出现细点状、条状、网状等形状投影到视网膜,随着眼球的转动而飘浮游荡,于是眼前就出现了“飞蚊现象”。如果这种飞蚊在短期内突然增多或者出现红色絮状/幕状,则提示视网膜脱离或者黄斑出血,如不及时诊治,有失明的危险。

通过上面的介绍,您是不是知道近视会给我们的眼睛带来哪些症状呢?其实,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大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工作当中,适当的减少眼睛工作时间,就可以有效的预防近视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