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官科 > 鼻窦炎 > 鼻窦炎治疗

鼻窦炎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

鼻窦炎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

我们的鼻子是我们时行呼吸的主要器官,当在患有鼻窦炎这种疾病的时候,就会造成我们的鼻子出现特别严重的鼻塞,让患者的嗅觉功能也会下降,鼻窦炎这种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当在患有鼻窦炎的时候,患者最好还是及早的治疗为好,那么当在患有鼻窦炎的时候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呢?

鼻窦炎的治疗方法:

一、西医

药物治疗:

1、急性鼻窦炎:

(1)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足量,以控制感染,防止其转为慢性。

(2)1%麻黄素生理盐水:滴鼻,每次1—2滴,每日2次。

(3)镇静止痛药:用于头痛剧烈者。

2、慢性鼻窦炎:

局部治疗为主,可选用血管收缩剂滴鼻,常用1%麻黄素生理盐水、滴鼻净等。可在滴鼻液中加入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应注意滴鼻净不宜长期使用,以免发生药物性鼻炎。

二、中医

中草药疗法:

方法1

〔组成〕鲜蕺菜适量。

〔用法〕洗净,捣烂绞汁,滴鼻,1日数次。另用蕺菜20g,水煎服。

方法2

〔组成〕鲜大蓟根90g,鸡蛋2~3个。

〔用法〕加水同煮,吃蛋喝汤。

方法3

〔组成〕鹅不食草(石胡荽)12g,细辛6g,白蓝6g,辛夷花6g,麝香0.3g。

〔用法〕共研为末,每次用少许(约2粒米大)吸入鼻中,每天3~5次。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慢性鼻炎。

方法4

〔组成〕木姜花适量。

〔用法〕捣绒,塞鼻孔中。

方法5

〔组成〕水百合15g,天麻9g,刺梨花9g。

〔用法〕水煎服。另用水百合适量捣敷局部。

方法6.

痰热恋肺

【症状】鼻塞,流鼻涕,嗅觉减退,呼吸不畅,伴头胀,眉棱作酸,咽干痛,痰粘咯吐,舌红,苔黄腻,买滑数。

【治法】化痰泄热,宣肺通窍

【方药】前胡9克,蔓荆子6克,牛蒡子9克,白桔梗4.5克,甘草2.5克,辛夷花4.5克,元参9克,射干4.5克,海哈壳12克,桑白皮9克,瓜蒌皮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按语】鼻窦炎,症见鼻塞、流鼻涕,呼吸不畅,嗅觉减退外,并用咽干痛,痰粘难咯,脉滑,舌红等,辩证为痰热恋肺,故药用辛夷花、前胡、桔梗等宣肺通窍;元参、射干、海哈壳、瓜蒌皮清热化痰。全方合用,以清泄逗留肺之痰热,宣通鼻窍。

方法7.

肺热上蒸,鼻窍雍塞

【症状】鼻塞,流鼻涕,嗅觉减退,头痛,舌红,苔薄白,脉弦滑。

【治法】清热散火,宣肺通窍

【方药】辛夷花30克,藁本30克,黄芪30克,菊花30克,苦丁茶30克,防风30克,川穹30克,羌活30克,独活30克,白僵蚕30克,升麻30克,薄荷30克,甘草30克,白芷30克,荆芥30克,苍耳子60克,蔓荆子60克,细辛50克

【用法】共研末,每次10克,临睡前用滚开水冲泡,取汁服,药渣在次日睡前再冲泡服一次。

【按语】肺热上蒸,鼻窍雍塞,嗅觉失灵,以辛夷花、苍耳子、细辛、蔓荆子、羌活、独活、防风、白芷、升麻、薄荷、藁本、、荆芥、僵蚕、川穹等幸泻肺气而散火,佐以黄芪、甘草、菊花、苦丁茶泻火益气,病因热郁化火,药用幸散,是用“火郁发之”之义,泡取汁服,是取其气之清轻,以利药下行,直达病所,因而获效更捷。

方法8.

寒气久凝

【症状】鼻塞,流鼻涕,头痛往往有定时,或同在脸颊,或同在额头,同时颠顶与太阳穴往往亦痛,嗅觉差,气通可知味,舌淡,苔薄白,脉沉缓。

【治法】温里驱寒,通利鼻窍

【方药】辛夷9克,细辛3克,檀香3克,藁本9克,白芷9克,川穹9克,鲜松针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配合外治法。药气熏蒸鼻窍法:汤药煎成后,取药液置碗中,先利用热气熏蒸鼻窍2分钟,随即趁热服下。

【按语】慢性鼻窦炎,属于寒气久凝鼻部者,治宜温里驱寒。方中辛夷幸温为主药;细辛、檀香为辅,辅助主药温鼻宣窍;藁本、白芷祛风止痛。

按摩部位:

1、足底部反射区:额窦、头部(大脑)、脑垂体、小脑及脑干、鼻、肺及支气管、腹腔神经丛、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失眠点、生殖腺。

2、足外侧反射区:生殖腺。

3、足背部反射区:上颌、下颌、扁桃体、喉与气管、胸部淋巴腺(胸腺)、上身淋巴结、下身淋巴结。

常用手法:

1、足底部反射区:拇指指端点法、食指指间关节点法、按法、食指关节刮法、拇指推法、擦法、拳面叩击法等。

2、足外侧反射区:食指外侧缘刮法、拇指推法、叩击法等。

3、足背部反射区:拇指指端点法、食指指间关节点法、食指推法、拇指推法等。

另外按摩迎香穴、上迎香穴和内迎香穴,每日每穴30次。也可用微型鼻炎治疗仪按摩鼻通穴。均有治疗作用。

鼻窦炎这种疾病,在我们现在生活中是一种呈现上升的趋势的,关于鼻窦炎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我们就通过上面的文章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我们的文章中所介绍到的方法,可以帮助到患有鼻窦炎的患者早日得到康复,生活中我们也一定在做好鼻窦炎这种疾病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