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是什么疾病?

分泌性中耳炎是什么疾病?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以传导性耳聋和鼓室积液为特征的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它在冬春季节较为常见,是儿童和成人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中耳积液可以是浆液性分泌液或渗出液,也可以是粘液。除了分泌性中耳炎外,该病曾被命名为非化脓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浆液-粘液性中耳炎、中耳积液和胶耳等。分泌性中耳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病程延续1周以上可以称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也可由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迁延转化而来。

  目前认为,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局部感染和变态反应是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病因。咽鼓管功能障碍主要有机械性阻塞和功能障碍两种情况。机械性阻塞是指腺样体肥大、肥厚性鼻炎、鼻咽肿瘤或淋巴组织增生、鼻咽长期填塞等原因导致咽鼓管阻塞。功能障碍则是咽鼓管开闭肌肉收缩无力、咽鼓管软骨弹性差等情况。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咽鼓管粘膜粘液纤毛传输系统功能障碍、表面张力损伤和异常反应也是分泌性中耳炎的致病因素之一。此外,中耳局部感染和变态反应也可能导致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

  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听力丧失、耳痛、耳鸣和患耳周围皮肤有木感等。听力丧失是分泌性中耳炎的典型症状,常常伴随自听增强现象。耳痛通常是急性患者的首发症状,可以是持续性的也可以是抽痛的。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比如劈拍声、嗡嗡声、流水声等。患耳周围皮肤有木感,心理上常伴有一种无聊感。

  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则是加强体育锻炼,防止感冒,进行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和教师对该病的认识。对年龄以下儿童可以定期进行筛选性声导抗检测。此外,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和病因治疗也是治疗的重点。清除中耳积液可以通过鼓膜穿刺抽、鼓膜切开术或鼓室置管术实现。保持鼻腔和咽鼓管通畅也是治疗的重要步骤,可以使用鼻收缩剂或激素气雾剂滴鼻和咽鼓管吹等方法。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合适的抗生素的应用也是必要的。此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也可以作为辅助治疗。对于长期反复发作、中耳乳突腔有肉芽组织或伴有听小骨损伤的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总之,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了解其病因和临床表现,合理选择治疗方法,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听力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加强预防意识,积极治疗相关疾病,也可以有效降低患病率和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