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官科 > 眼科 > 麦粒肿 > 麦粒肿预防

找出麦粒肿的预防措施

找出麦粒肿的预防措施

任何一下发生在肌肤上的疾病,都势必会影响的外在形象,特别是麦粒肿疾病发生之后,会在患者眼睛部位的肌肤上留下一颗颗白色的颗粒状,甚至会有轻微的疼痛感,也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心理情绪,那么,麦粒肿都有哪些预防措施呢?

麦粒肿的预防措施有什么?

1.不能用热水袋代替湿热敷,因热水袋渗透浅,作用弱,仅引起表层的组织充血。在麦粒肿护理的注意事项中强调,做湿热敷时要防止烫伤皮肤,特别是幼儿及老年患者更要注意,可在眼睑上涂薄层凡士林或盖凡士林纱布预防。

2.麦粒肿切忌挤压或用未消毒的针挑及过早切开。在麦粒肿护理的注意事项中我们要知道眼睑血管丰富,其静脉与眼眶静脉及颜面静脉相通,而且没有静 脉瓣来阻止其血液回流,又与颅腔静脉相通,炎症一旦扩散,轻者引起眶蜂窝织炎,重者能导致海绵窦血栓形成败血症,危及生命。

3.脓肿已形成并出现脓点时,应到医院切开排脓,如脓肿自行穿破;可用干净棉花轻轻拭去。

4.病愈后要继续用药一周左右,以防复发。

5.对顽固复发的病人,了解麦粒肿护理的注意事项是不够的,应到医院查明病因并治疗。

小孩眼睑为何容易长麦粒肿?

1.内麦粒肿是眼睑皮脂腺或睫毛毛囊的感染为外麦粒肿,睑板腺感染。这是宝宝很容易患的一种。由于宝宝免疫机能差,对感染的抵抗力不强,加上本性好动,若同时伴有卫生习惯不良,脏手揉眼等,易致细菌侵入腺体而发病。内麦粒肿因其炎症部位在坚实的睑板内,一般范围较小,看起来不重,但疼痛却明显,近外眦部(小眼角)的重症麦粒肿可引起白眼球(球结膜)水肿,呈水泡样,甚至突出于睑裂之外。在睑结膜上的病变区呈红色或紫红色中心部有黄白色脓点,脓肿自结膜面自行溃破,脓液可排出,症状消失。

2. 外麦粒肿病变部位初起时红肿、疼痛、近睑缘可摸到硬结,形如麦粒,3~5天后脓肿软化,7天左右可自行穿破皮肤,脓液流出,红肿消失,有的也可不经穿破皮肤,脓液流出,红肿消失,有的也可不经穿破排脓或因排脓不畅自行吸收消退。

3.麦粒肿早期可热敷,每日三次,以促进血液及淋巴循环,消散肿物,一旦脓肿肿局限化后切开排脓,这样可以减少宝宝的疼痛,并可缩短疗程。出现脓肿千万不要用手挤压或用没有消过毒的针去挑,因为面部有丰富的淋巴管和血管网,直接和颅内的血管相通,再加上面部的静脉无静瓣膜,挤压后炎症易向颅内扩散,可引起后果严重的海绵窦炎或脑膜炎等。重症者可全身应用抗生素,眼局部用一般浓度的眼药水和眼药膏。

温馨提示,麦粒肿疾病不仅容易发生在成年人身上,同时许多小孩子发生麦粒肿的几率也比较高,很多小宝宝都不知道如何讲究卫生,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导致麦粒肿的出现,所以家长们需要及时培养孩子注意卫生,才能够真正减少宝宝出现麦粒肿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