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醛超标对婴儿的危害

会员13690978 已回复
甲醛超标对婴儿的危害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王志新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儿科 三级甲等
擅长:反复呼吸道感染及急性呼吸道感染。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
婴儿吸入甲醛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充血、丘疹、化脓、皮肤损伤后坏死,可形成皮肤硬结肥大或龟裂,增加粘膜腺体分泌。眼泪、严重的眼痛、咳嗽、胸闷、虚弱、头痛和头晕,眼、鼻等粘膜充血。
婴幼儿发育不完全,体温调节能力弱,需要温暖适宜的生活环境。为了提供这样的环境,家里一般会关闭门窗,冬季使用暖气,夏季使用空调等。这种环境恰好是甲醛正常挥发的适宜条件,如果通风条件不够好,导致室内空气中甲醛等污染物超标是很常见的事情。婴幼儿在快速生长发育期的呼吸量是成人的两倍,婴幼儿的呼吸高度范围是游离甲醛等室内空气污染物沉积和分布最严重的污染区域。如果室内环境中存在甲醛等污染物质,其对婴儿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婴幼儿的身体免疫力和新陈代谢的排毒能力低,对于成年人来说,身体可以承受污染的浓度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健康,可能会对孩子的终身造成伤害,甚至影响孩子。
建议:如果不幸出现了甲醛中毒的病症及时就医,避免不利的健康影响。在恢复期间帮助患儿做好科学饮食,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促进疾病恢复。
有用0
相关问答

甲醛超标对孕妇、胎儿有害。
新家的装饰材料是油漆,含有大量的致癌性气体,比如甲醛、苯等,在孕期三个月以上频繁暴露于上述物质,可能会引起胎儿的发育异常和流产。三个月之后,是一个敏感时期,对于胎儿的身体会有很大的影响,一般在两到三个月之间是非常敏感的,因为在这段时间里,人体的神经系统、骨骼系统的生长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因此要尽量避免这种环境的污染,对于胎儿和孕妇、都有很大的帮助。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通常情况下,轻微超标的甲醛对宝宝有影响。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可能会导致宝宝经常感冒、干咳、打喷涕等。
二、造成宝宝出现皮肤症状。比如皮肤发红、瘙痒、出疹。
三、宝宝还可能无缘无故地出鼻血。如果宝宝比较敏感得话,容易得败血症。
即便室内甲醛稍微超标准,对一部分宝宝的危害也非常大。给宝宝装修房屋时,需要注意挑选环保材质。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甲醛对人体危害最大,潜伏期最长,甲醛是导致新生儿畸形、儿童白血病、青少年记忆力和智力下降的主要原因,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能引起慢性中毒,引发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疾病。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甲醛超标会失眠。
如果长期呆在甲醛超标的地方,甲醛可通过呼吸道被吸入人体,使人产生强烈的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气短、鼻痛、打喷嚏、呛咳、声门水肿、呼吸困难等,可诱发气管炎、肺炎、失眠等。
如果吸入的甲醛浓度过高,会引起喉头水肿或喉头痉挛,导致窒息。皮肤接触甲醛会导致接触区域水肿和皮疹。如果长期接触甲醛,会引起皮肤干燥、僵硬、指甲软化、皮炎、皮肤变色、头痛、食欲不振、乏力、失眠等植物神经紊乱症状。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是没有一个绝对标准的。吸入的甲醛80%—90%随呼吸排除,其余的被血液吸收,吸收后的甲醛直接与体内蛋白质反应损伤人体,长期低浓度接触可能损伤人体的免疫机能,有些体质弱或者伴随接触其他有害气体比如“苯”等会助长苯对人体的损伤,影响人的造血机能,导致血液病或致癌。

王相华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贫血、造血系统急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殖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出血性疾病(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熟练掌握骨髓移植治疗,对不明原因发烧及发烧缺陷引起的感染有较丰富的诊治经验。。

甲醛对备孕是有影响的,受孕后的第二至第三个月是对外来化学物质最敏感的时期,因为这个时期是胎儿各个系统发育的阶段。装饰材料、油漆和涂料释放的有害气体,如甲醛和苯,是强致癌物。如果孕妇在怀孕3个月内频繁接触这些有害物质,会导致胎儿畸形和流产。虽然怀孕2周到3个月是一个敏感时期,但这么说是不安全的。因为胎儿有三个持续发育的系统:神经系统、骨骼系统和生殖系统。这三个系统在怀孕期间可能会变形。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