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家健康

心源性猝死如何早期识别防范?

心源性猝死如何早期识别防范?

我国心血管病现患病人数为2.9亿,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位居首位。农村心血管病死亡占全部死因的比率为45.50%,城市心血管死亡占全部死因的比率为43.16%。

心血管疾病也是世界范围内的头号健康杀手,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比例接近30%,并且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今天我们来认真学习和认识高危心血管疾病,为什么死亡率如此之高,如何判断、如何预防!

1、心脏性猝死,离我们真的不远,但有征兆可寻!

尤其是有心血管病的患者,心脏性猝死发生率较一般人高出很多。不过在发生心源性猝死前,大部分患者有会有一定的征兆:

1)胸闷、胸痛;

2)呼吸困难,乏力;

3)心慌、心悸;

4)血压升高或者降低;

5)头晕、嗜睡。

但是这些症状往往会被病人所忽视,误以为是劳累精神压力所致,错误的评估病情,导致没有及时就医,悲剧才得以发生。因此,若能够时时检测提前判断有助于远离心血管猝死。

我们都知道心脏病不发作的时候一般检查是很难发现的,如果在这些征兆发作的时候能够监测心电图变化多半能够帮助判断疾病。

2、如何实施心脏疾病自救+等待救援?

心脏疾病发作时,立即拨打120在家等待救援。以下方式可自救:

1)平躺休息,保持空气流通,放松心情,避免紧张;

2)测量血压,心率;

3)保持电话畅通,确保120可随时沟通。

如果是冠心病患者,可以舌下含服或嚼服硝酸甘油片1片,若症状不缓解,10-15分钟后再次含服硝酸甘油片。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2小时是黄金时间,随着时间推移,心肌坏死的面积将进一步扩大,最终心衰,休克甚至死亡,急性心梗发作2小时小范围心肌缺血,心肌坏死,6小时约50%心肌缺血,心肌坏死,12小时几乎百分之百心肌坏死,超过12小时时心肌就会衰弱,产生休克甚至死亡,一分一秒都是抢救的关键。

3、纠正危险因素,防治心脏疾病势在必行!

平常也要注意自己是否具有心脏疾病的危险因素:吸烟、酗酒,超重和肥胖,缺乏体力运动,熬夜、失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长期精神紧张等。

对于以上高危人群,应该纠正这些危险因素。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定要戒烟,在饮酒方面也要进行限制,对于“三高”人群,一定要积极进行治疗,把各项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要坚持适当的运动,把体重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防治心脏疾病很重要。

最后告诉大家,心血管疾病本身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需要早期识别、早期预警、早期防范,减少心血管猝死发生,保障心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