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家健康

“门脉高压”是怎么回事?和肝硬化相关?听听肝脏外科医生怎么说

“门脉高压”是怎么回事?和肝硬化相关?听听肝脏外科医生怎么说

任何能原因(病毒性、药物性、酒精性)引起的肝脏损伤,我们的肝脏被损伤后会自行修复,但修复后的肝脏会形成很多纤维组织,就类似我们身上哪破个口子,就落下一个疤痕一样,大家都知道瘢痕比正常皮肤摸上去要硬,当我们肝脏反复被损害,那么肝脏结疤越多,那慢慢就变成了“肝硬化”。

什么是门脉高压?

顾名思义,门脉高压就是通往肝脏的大门的一条血脉,压力增高,如同高压电一样危险。

简单的说:门静脉就是通往肝脏的一根大血管,由肠系膜上下静脉、胃左右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它收集了胃肠道、脾、胰、胆囊的血液,把丰富的营养物质输送到肝脏,承担着肝脏的大部分血供,对维持肝脏的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门静脉没有静脉瓣,当肝脏发生硬化,门静脉压力就会增高,血液可以任意返流,返流后果,就是导致脾脏肿大、脾功能亢进、食道静脉曲张、呕血、内痔,肝脏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导致肝功能减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的发生。

门脉高压的危害有哪些呢?

1. 脾脏会因为脾静脉压力增大而增大,脾脏是一个大血窦,质脆,肿大的脾脏,受外界创伤后,极易发生破裂,若发生脾破裂,死亡率极高。其次,脾大引起功能亢进时,查血常规可有白细胞计数减少、血红蛋白下降和血小板减少,易并发贫血、发热、感染及出血倾向。

2. 门静脉与腔静脉之间存在较多的交通支,当门静脉通往肝脏的血流受阻,这些交通支大量开放,导致其压力变大。其中食管胃底静脉压力增大而出现曲张破裂出血是导致门脉高压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3. 门静脉压力升高,使门静脉系统毛细血管床的滤过压增加,同时肝硬化引起低蛋白血症,血浆渗透压及淋巴液生成增加,促使液体从肝表面、肠浆膜面漏入腹腔而形成腹水。同时,门静脉高压症时虽然静脉内血流增加,但中心血流量却是降低的,继而刺激醛固酮分泌增多,导致钠、水潴留,而加剧腹水形成。

4. 在门静脉高压时,胃壁淤血、水肿,胃黏膜下层的动-静脉交通支广泛开放,胃黏膜微循环发生障碍,导致胃黏膜防御屏障的破坏,形成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那么主要治疗方法有哪些?

外科治疗的对象主要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脾大和脾功能亢进。治疗的目的是预防和控制消化道出血,常用的方法有减压分流术和食管胃底静脉断流术。而分流术使得来自肠道的静脉血流中大量的蛋白质、氨基酸及其他营养素、毒素未经肝脏代谢直接进入循环,常常诱发肝性脑病的发生,因此分流术的手术方式基本很少有人来做。

当今针对门静脉高压症做的较多的手术方式就是:断流术,断流手术方式也很多,以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最为有效,不仅离断了食管胃底的静脉侧枝,又保存了门静脉入肝血流。

什么样的病人需要这做这种手术呢?

大量统计数字说明,肝硬化病人中仅有40%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而有食管静脉曲张的病人中约有50%~60%并发大出血,这说明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病人不一定发生大出血。临床上还看到,本来不出血的病人,在经过预防性手术而引起的大出血。尤其鉴于肝炎后肝硬化病人的肝脏功能损害严重,任何一种手术对病人来说都是负担,甚至引起肝功能衰竭。因此,对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但没有出血的病人,尤其是对没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病人,是否应进行预防性手术治疗,值得探讨,近年来资料表明,倾向不做预防性手术,对这类病人重点应为内科护肝治疗。但是如果有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特别是胃镜下可见曲张静脉表面有"红色征"(曲张静脉表面樱桃红样、疤痕样或血泡样改变,说明血管壁较薄,出血风险较大),为了预防急性大出血,可行预防性手术,主要是行"断流术"。

这种手术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呢?

该术式,阻断了胃及食管的返流,门静脉的高压就不会到食管胃底去了,所以可以降低食管胃底静脉的压力,从而减少出血。同时,离断贲门周围血管,门静脉压力就会增高,保证流入门静脉血流的增加,有益于肝功能的改善,所以他既控制了食道胃底静脉出血,又保持了肝脏的血供。 所以,断流术是治疗门脉高压症伴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