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家健康

这个被称为“沉默杀手”的肺病,比肺癌危害更大

这个被称为“沉默杀手”的肺病,比肺癌危害更大

现在大家一谈到肺癌,都觉得十分恐怖,肺癌在中国已成为死亡率最高的肿瘤,近几年增加非常快,从20世纪70年代到2000年,30年的时间里增加了一倍,占所有疾病死亡率20%。

但现在通过胸部CT进行早期诊断,早期给予干预和治疗,肺癌存活率能成10~30倍增加。

而有一种被称为“沉默杀手”的肺病,比肺癌危害更大

一般来说,人年纪大了,会出现气喘症状,但许多人不以为然,总觉得,老年人嘛,机体退化了,出现点气喘是正常的。

正常吗?

不正常

很不正常

十分不正常

气喘的原因有好多种,但慢阻肺一定要考虑到。

慢阻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简称,是发生在中老年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它的主要特点就是持续气流受限,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气喘气急,好像有只手卡住了脖子而导致的呼吸不畅,一般会有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慢性气流受限由小气道疾病(阻塞性支气管炎)和肺实质破坏(肺气肿)共同引起,两者在不同患者所占比重不同。

慢阻肺的发病和气道和肺对有毒颗粒或气体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吸烟,其他还有空气污染,接触有毒颗粒或气体等。得了慢阻肺后,病人的有效肺组织减少,肺功能下降,平时活动都要受到影响,更不要说手术了。

钟南山院士说过:“慢阻肺早期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微的症状,当患者出现气促等症状时,肺功能往往已经损失50%以上,并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慢阻肺病人早期没有什么症状,一旦出现气喘,基本上就是中晚期了。

所以慢阻肺被称为“沉默杀手”。

慢阻肺晚期的有多痛苦?

正常人每日的起床、刷牙、洗脸、蹲下穿鞋和吃饭等等,对健康人来说再普通不过、再简单不过的动作,可能都会让他们憋气。

一个病人对我说,他吃每顿饭都要花上一个半小时,吃两口饭,就喘不上气,憋喘不已,停下来吸吸氧,休息一下,好转了,再继续吃几口饭,那感觉,就是生不如死呀。

由王辰院士团队完成并于2018年4月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柳叶刀》上的首项“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大规模人群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慢阻肺患者已经约1亿人,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13.7%,短短十余年间(2002-2015)患病率激增67%,成为仅次于高血压、糖尿病的中国第三大常见慢性病。

但是这个病又是被大家忽略的疾病

这是由于慢阻肺发生发展的隐匿性(“沉默”),公众对它的认识不足所致,早期病人不会去就诊,而等到有气喘、胸闷和呼吸困难等症状时,许多人认为老年人就是这样的,过几天就会好了。

即便是中国南方经济发达的省份,初次到医院就诊的慢阻肺患者中,75%以上已是重度,15%左右是中度,真正轻度患者不足5%。

慢阻肺这个病,指南指出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但要治疗的话,也是在疾病的早期。

等出现气喘、胸闷和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基本上都是中晚期了,医生也只能对症处理,回天无术了。

一旦肺功能受到实质性损害,虽然*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式很难使肺功能恢复原有状态。

“慢性阻塞性肺病,90%以上是一期和二期,这些病人偏偏没人管,实际上早期肺功能已经很明显下降了。”钟南山院士介绍,通过临床尝试发现,90%的轻症病人经过简单药物处理干预,呼吸系统肺功能改善非常好,有一部分肺功能甚至可逆恢复。

2017年9月7日,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钟南山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噻托溴铵治疗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通过药物干预,早期慢阻肺患者的症状显著好转,肺功能下降程度大大减轻。这一最新研究发现,改变了全世界防治慢阻肺病的战略,将重心从中度或重度患者,转为重点关注此前一直忽略的早期患者。

目前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已经被列为慢性病管理了,大家都知道这些病的危害了,也会坚持吃药治疗。

而对于慢阻肺,直到在中国的脱贫运动中政府才意识到,它也是重要的致贫、致残的一类疾病,才被纳入慢性病范畴。

许多人会说:

我每年都做体检呀,也检查了胸部X线了。

做胸部X线检查不能查出早期慢阻肺,只能通过专门的肺功能检查才能查出,因此漏诊和误诊率极高。

有吸烟史的老年患者出现胸闷、慢性咳嗽症状应及时就医,积极配合专业医生检查,争取早诊断、早治疗。

吸烟有害健康,建议及早戒烟。

如何预防慢阻肺?

停止吸烟

减少职业粉尘和化学物品的吸入

减少室内外空气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