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家健康

想要治愈慢性乙肝,需要这两类药物联合治疗

想要治愈慢性乙肝,需要这两类药物联合治疗

乙肝,一种感染性,人们避之不及疾病。好多得了乙肝的人感觉都像得了不治之症一样,更不敢让别人知道自己是乙肝患者或者携带有乙肝病毒。确实,上世纪的中国,乙肝肆虐流行,许多人都“中招”,得了乙肝的人感觉像是判了死刑一样,难以治愈,周围的人也是躲瘟神一样离得远远的。但是,以目前的医疗水平和临床实践证明,乙肝是可以治愈的。

乙肝是乙型肝炎的简称,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是一种世界性的疾病。其实肝炎病毒并不止乙型肝炎病毒一种,还有甲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等等,但其中以乙型肝炎病毒最为常见,流行性最广,最为大众所熟知。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常见的乙肝病毒传播途径有血液传播,体液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和医源性传播。

1.血液传播

血液传播情形有以下几种。比如说抢救病人时需要进行输血,而供血者的血液中有乙肝病毒。一般血库中的库存血都会有严格的病毒筛查检测,但是也有例外;有些血液制品,如人血白蛋白,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因为其原料是人的血浆,若是在血液采集,储备和生产过程中没有经过严格的病毒筛查和分离清除,也会导致使用这些血液制品的人受到病毒的感染;其他接触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液的情形也都有可能会感染乙肝。

2.体液传播

体液传播途径包括唾液,汗液,*,阴道分泌物和乳汁等,所以有亲密性接触的人也会传播乙肝病毒,如夫妻之间,情侣之间等;携带乙肝病毒的妈妈母乳喂养会给孩子传播病毒;共用碗筷,牙刷,剃须刀等物品也会传染。

3.母婴传播

母亲垂直传播是指母体若携带乙肝病毒,会直接传染给孩子。传染的缓解包括宫内感染,围生期传播和分娩后传播。

4.医源性传播

医源性传播和血压传播有交叉,如输血传播和血液制品传播,还有器官移植传播;还有就是接受治疗的患者所用的注射器,输液管,采血器,导尿管等受到乙肝病毒的污染而传播。

感染了乙肝病毒一定会得乙肝吗?不一定!!

乙肝病毒是一种独特的嗜肝DNA病毒,不同的人因为不同的体质和环境,感染乙肝病毒后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比如说有的人从来没有注射过乙肝疫苗,但是通过乙肝五项检查后发现有抗体,且从来没有发病过,这类人就是感染了乙肝病毒,但是通过自身的免疫机制,成功的产生了乙肝抗体并清除了病毒。还有的人就是感染了乙肝病毒,没有及时发现和治疗,慢慢发展成了慢性乙型肝炎。

所以乙肝病毒感染后究竟会不会得乙肝,要取决于病毒复制和机体免疫应答之间的较量了。若是机体免疫系统足够“强悍”,会及时清除病毒,控制病毒复制,从而使得乙肝病毒感染得到临床转归,阻止疾病的发展,无需抗病毒治疗即可自愈。此类人群多数在半年内体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转阴,就算是体内还有一些病毒,但对身体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各方面和正常人一样。若是机体免疫应答失败,就会导致乙肝病毒大量复制,发展成为慢性乙肝。

慢性乙肝可治愈吗?

慢性乙肝的治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完全治愈,一类是临床治愈。

1.完全治愈

完全治愈就是指血清乙肝表面抗原检测不到,肝脏内和血液中的乙肝病毒清除了,但有乙肝抗体。但是完全治愈是难以实现的目标,目前的医疗水平还达不到完全治愈。

2.临床治愈

临床治愈是指经过治疗后,血液中检测不到乙肝表面抗原,也检测不到乙肝病毒,乙肝E抗原转阴,肝炎症状得到缓解和改善,再难以发生终末期肝病。也就是说乙肝病毒感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可以长久的在无乙肝症状的状态下生活。

慢性乙肝的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乙肝的药物有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剂。现阶段最好的治愈手段就是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剂联合使用,最有可能实现乙肝的临床治愈。

1.抗病毒药物

用于治疗乙肝的抗病毒药物有恩替卡韦,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替诺福韦艾拉酚胺。

恩替卡韦为鸟嘌呤核苷类似物,对乙肝病毒(HBV)多聚酶具有抑制作用。适用于病毒复制活跃,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持续升高或肝脏组织学显示有活动性病变的慢性成人乙型肝炎的治疗。也适用于治疗2岁至<18岁慢性HBV感染代偿性肝病的核苷初治儿童患者,有病毒复制活跃和血清ALT水平持续升高的证据或中度至重度炎症和/或纤维化的组织学证据。恩替卡韦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适用于治疗慢性乙肝成人和≥12岁的儿童患者。

2.免疫调节剂

常用的免疫调节剂是干扰素α。其抗病毒作用是通过在细胞内诱发抗病毒状态和调节免疫系统的效应,从而达到中和病毒或清除受病毒感染的细胞。这类药物有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重组人干扰素α-2a,重组人干扰素α-2b等。

在对因治疗的同时,还有进行抗肝纤维化的治疗和抗肝硬化的治疗。要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并定期复诊。对肝脏有损害的生活方式要改变,如吸烟,饮酒,熬夜等。

乙肝的母亲阻断

若是在怀孕期间不幸感染了乙肝病毒,要及时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是否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有些感染患者虽然检测到了乙肝病毒,但无其他异常的指标,暂时不需要抗病毒治疗,可继续观察。

在婴儿出生后,尽快,最好是在12小时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其本质是乙型肝炎表面抗体,能与相应抗原专一结合起到被动免疫的作用。同时还要注射一剂乙肝疫苗,然后再婴儿1个月和6个月后各注射一次乙肝疫苗。在注射第三针乙肝疫苗后1个月到医院检查孩子乙肝五项,要定量检测,以了解免疫是否有效。如果免疫效果不理想,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继续进行抗病毒治疗。